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章 君無戲言 (第1/3頁)

半生落魄已成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佛國寺位於永安城北十里的五龍山之上,為供奉佛祖的指骨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

前朝時原為“成實道場”,後開國高祖皇帝登山拜塔,手書“皇帝佛國”四字于山門之上,故而改名佛國寺。

作為王朝的皇家寺院,佛國寺建有瑰琳宮二十四院,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可見其氣勢之恢弘,尤其是那座建於大雄寶殿之後的十三級“佛指舍利真身寶塔”,更是飛簷雕欄,如同高聳的宮殿,塔內藏經五千卷,佛祖的指骨舍利真身,就供奉於寶塔的地宮之中,本朝的那位喝了酒就一肚子精彩文章的“詩王”白樂天,更是稱其為“三級風簷壓魯地,九盤輪相壯秦川”。

如今,這座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的佛國寺,早已不復當年的輝煌景象,沒有了世代永享的皇家香火,原本近千餘眾的僧徒,如今走得只剩下兩個人,佛國寺那位年近古稀的方丈惠恭和尚看著早已破敗不堪的古剎,心中哀嘆一聲,繼續拿起掃帚,將山門外石階上的枯葉輕輕拂去。

或是有心結未解,惠恭一腳踏出,無意間竟踩死了一隻螞蟻,旁邊的小和尚了空眼疾手快,雙手合十唸了一聲法號:“阿彌陀佛,罪過罪過,師父您犯了殺生戒了!這可如何是好啊!”惠恭微微一笑,摸了摸愛徒那油光發亮的腦袋,“你看,那李家的黃口小兒已經下旨,不讓老衲當和尚了,為師就不能破一次戒嗎?”。

“當然不行了,師父常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官兵還未來驅趕,我們就還是和尚。”了空朝惠恭做了一個鬼臉,作為佛門密宗祖師一級的惠恭,對這唯一的徒弟,也只好自認理虧,稱讚一聲徒兒果真是大智慧,便席地而坐念起了《往生咒》,為這個慘死在自己腳下的亡魂超度,心想我的傻徒兒,新君登基,恐怕還顧及不到你我師徒二人,災禍,遲早是要來的。

自高祖皇帝以來,每逢三十年,真身寶塔中的佛指舍利就要被請出地宮,送往永安城的皇宮中供奉,相傳佛祖當年在一棵菩提樹下悟出了人生的真諦,創立了佛教,圓寂之後留下了若干份舍利,比如佛牙舍利就有兩顆,幽州的靈光寺裡有一顆,錫蘭國也有一顆,但是這佛指舍利,這世上就此獨一份,什麼叫“指點迷津”?!什麼叫“指點江山”?!佛指舍利的意義不言而喻。

故而每當佛指舍利被請到宮中供奉時,皇帝必定焚香沐浴,頂禮膜拜,祈求佛祖保佑國運昌盛,歲豐人和。

偏偏武宗皇帝自小就好道術修攝之事,自繼位以來更是拜了衡山道士劉玄靖為師,封了劉玄靖為銀青光祿大夫,充崇玄館學士,賜號廣成先生,並命劉玄靖攜八十一名弟子入大內,修築望仙台,開設“九天道場”,碎百寶為屑以塗其地,瑤楹金栱,銀檻玉砌,晶熒炫耀,以求能早日驂鸞馭鶴,長生不老。

然而如此耗費巨大,勞民傷財修建而成的望仙台,並未助皇帝陛下如願登仙,龍顏大怒之下,廣成先生劉玄靖上書進言稱此為釋門分去了皇帝運數所致,於是武宗皇帝一道聖旨傳下,命拆除王朝內一切寺院、蘭若、佛堂等,命其僧尼全部還俗。金銀佛像上交國庫,鐵像熔化鑄造農器,銅像及鍾、磬用來鑄錢,沒收寺產良田數千萬畝,大有將釋門連根拔起之勢,一時間,僧尼自盡者,數以千計,帝王心術,可見一斑。

若不是山門之上有高祖的四字親筆手書諭旨,恐怕佛國寺也免不了塔倒佛毀的命運,可武宗皇帝也並沒有給他祖宗多少面子,敕令惠恭取出地宮佛指舍利送往宮中,要在御階之下當庭碾碎,以示自己滅佛之決心。

那一日,惠恭手持佛指舍利奉旨獨自進永安,那一日,御階之前,金剛怒目,八千羽林竟不能擋,那一日,大明宮含元殿,皇帝駕崩。

了空安葬完那隻死於師父佛腳之下的螞蟻后,就坐在山門的石階上發起了愁,以前寺院門庭若市,上山入寺的香客絡繹不絕,遇到面善的還會給些散碎銀兩,趁師父不備偷偷跑下山去買上幾串糖葫蘆吃,倒是一件美事,如今可倒好,師父口中那個李家的黃口小兒下旨滅佛,佛國寺沒有了往日的香火,糖葫蘆是不敢想了,只求佛祖保佑能下山化到一頓齋飯,那就是阿彌陀佛了,看著師父不緊不慢地掃著落葉,絲毫沒有要想辦法填飽肚子的意思,想來今日又要去那五龍山頂的峭壁之中摘野果充飢了。

忽見一隊甲冑鮮明,刀杖齊全的皇家羽林軍向山門緩緩而來,了空連忙躲到惠恭身後,暗道一聲苦也,自己這張開了光的破嘴,說齋飯,齋飯沒來,說官兵,官兵就到了,莫不是今日就要被抓了去了?!

惠恭卻依然是那

《勸君莫入杏花村》 第一章 君無戲言(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