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81章 青塘名士 (第1/2頁)

紫雲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這個科技高速發達、資訊無比暢通的世界裡,會存在古風之雅士、風流之名士嗎?似乎在前朝之後,雅士或名士已經絕跡,替代的是抄襲和浮誇、代寫和虛傳,再難有一篇雅文現世了,更難有一篇名著為世人所認同和追捧。

什麼原因?或者是獲取知識的方式太過快捷和隨便,又或是崇尚經濟之下的人性浮躁帶來的文風墮落,到處是欺騙和作假,以至於文章無可讀之句,語言無信人之處,導致了雅士或名士賴於成名的名篇沒了市場,於是乎,雅士名士不再寫文章了,改做生意了!

相反,古代與文人墨客相映輝的那些歌伎戲子們,反倒是越發的出人頭地,立於名流之頂端,揮金如土,偶爾露幾個歪歪斜斜的毛筆字,附一下雅,倒真的如名士附身,隨便一拍賣,就是百姓幾百年上千年的收入,這是沒有真名士下的悲劇和笑話!

所以,沒有雅士名士的社會,留給下代的會是什麼?難道像現在一樣再去翻看幾千年或幾萬年前的書籍,因為無真正的精神食糧?怎麼辦,難道用金錢塞滿腦袋來指導我們的日常行為和規範我們的道德體系嗎?

不,顯然不能,萬萬不能!所以,請張開你們的嘴巴一起吶喊,舉起你們的舉手,共同去呼喚和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真雅士、真名士吧!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暫時發現不了絕世好文,那麼,就用眼睛去發現屬於我們文明的象徵——文字開始吧!”

這篇文章不知道是誰寫的,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在京都各大高校流傳,喚起了學生們沉默已久的書生意氣,引起了學生們的高度認同感,並迅速得到轉發擴散,一日之間,季國各大學校都傳遍了!同時,季國的各大媒體也紛紛呼應,權威時報《京都時訊》專題轉載並評論,號稱是新時代文化運動的火種。

很快,這個火種由京都國院點燃了,口號叫:“新文化、真名士”,並創辦了社會團體叫:名士社。

名士社很快發表專題文章,並附上京都國院門口那副餘平秋的書法作品,聲稱餘平秋是新時代當仁不讓的第一名士!

憑什麼?就憑一幅字!是的,字!

該文章一出,贊同聲就佔了多數,少數異議特別大的也隨著季國藝術文化院的發聲而停止。

季國藝術文化院是季國最權威的藝術文化機構,沒人敢質疑他的公正和權威。該機構也在《京都時訊》上發了一段認證通報:餘平秋先生之《蘭陵王.別》,經鑑證,其字形首創,字意通靈,字境入神,無標準可定,經鑑證委員會一致研究透過,授予季國唯一頂級書法家稱號。若其本人願意,可仿古風,稱名士,入國典。

季國藝術文化院此文一出,京都各高校沸騰了,餘平秋是誰?那是京都國院的牛人,居青塘築,有著知過去、預將來的神鬼之能,加之有著下少有的書法功底,他不是名士誰是名士!

青塘名士餘平秋!

季國有多少年沒有名士了?雖然季國高層人士都清楚,這是一場有預謀的文化運動,但對季國有害嗎?沒有!相對於那些歌手明星的抄作,這個更應該鼓勵和支援!

青塘名士,好,既然民間自發而名,那就遵民意好了,《京都時訊》兩次發文力挺,聲稱餘平秋是當代絕無僅有的青年才俊,是年輕一代中當之無愧的真名士,呼籲季國青年以餘平秋為榜樣,努力學習,為國爭光,為把自己培養成季國的真名士而努力奮鬥!

京都國院的名士社馬上出了一張名士榜,餘平秋三個字位於榜首,後面則空空如也。

名士社解釋道:古人云,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何謂名士?德行貞絕,道術通明,王者不得臣,隱居不在位者。

餘平秋自長輩失蹤,獨自一人撐起一個家,又能夠始終堅韌不拔、奮發向上,考取京都國院,耗時兩年完成博士學業,成為現任京都國院院長唯一入門弟子,後又考入太海生物研究院,不靠師門,獨立闖出一片地,為太海的基因解鎖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又以一人之力,統一門諸派,得到中書苑的嘉賞和季國藝術文化院的肯定,在當代青年之中享有很高的名望。

此為名士乎?真名士也!

所以,真名士的標準就定下了,簡單就是:品行優良、才學卓著、人格獨立、隱居不仕。

餘平秋完全對得上,那接下來名士社就會用這個標準來挖掘當代真名士了。

那被定為名士有何好處?《京都時訊》上:“首先自然是名聲大增,會帶來社會信用度的極大提高,其次,有了餘平秋作為先例,接下來的名士定然也需要季

《騎行道造價》 第81章 青塘名士(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