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九章:一再改變的歷史 (第1/3頁)
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呂啟在發呆,他看著手持鞭子的武士在鞭打奴隸。
帝國現在有大概一百八十萬的奴隸,大多是用來修建道路,極少數才被用為危險的工業職位。
十數年的擴張道路,帝國的軍隊踏進了南方的密林,走到了草原的深處,渡過海洋前往海島,每到一處除了掠奪資源就是人口。
雖說是有一百八十多萬在冊的奴隸,那些不過是存活著的奴隸罷了,那麼死掉的又有多少?
總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既然有這麼一句話,那絕對有它形成的因素或理由。
莫說,人之所以可憐無非就是因為弱小,所以就有“弱小是原罪”的說法。那些被帝國所知道的異族,他們遭遇的不幸,不就是因為本身弱小無法抵抗帝國的入侵嗎?
“在想什麼?”呂議很喜歡找呂啟聊天,總覺得除了呂啟之外,與其他人聊天很難可以聊得愉快。他也看向了那些正在修建道路的奴隸,自然也看到了鞭打和正在被鞭打的場面,說道:“同情他們啊?”
呂啟一愣,搖著頭,理所當然地說:“非我族人,怎麼會同情呢?”
瞧,這就是長久軍國主義教育出來的價值觀,呂啟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都是生活在帝國的旗幟之下,帝國的教科書上沒有教導國民要同情異族,任何的主流輿論上面也都宣傳著掠奪異族是帝國強大的必要步驟。
要是享受著國家掠奪帶來的好處,再去以享受者的身份謾罵國家的殘忍,這樣的人絕對是腦子有病。
“哈!說得對。”呂議理所當然地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嗯。”呂啟沒有任何猶豫地說:“最好的世界就是隻有一個民族的世界,地球上只允許一個霸主,那個霸主最好是我們。”
呂議樂了,他喜歡與呂啟聊天就是因為能夠說到一塊去。要是與其他人聊天,要麼就是一幫聽不懂他在說什麼的傢伙,要麼就是一些只會點頭的應聲蟲,聊天的樂趣全無。
“最近有一些人正在討論,認為帝國應當適當地保護那些異族的文化。”呂啟很少會去關注什麼,可他就是關注到了這個,他說:“很好笑的事情,為什麼要保護非本族的文化,不應該是盡力抹去嗎?”
“哦?”呂議倒是不知道這麼件事情,他好奇地問了一下,知道怎麼回事之後,沒有掩飾就破口大罵:“那些白痴,什麼世界文化遺產啥玩意的,那是在培養反抗勢力,要不就是在製造人為的分裂環境啊!”
說得一點都沒有錯,哪有主體民族去幹什麼保護征服掉的異族文化,腦子是有病到了什麼程度才會幹這種事情?不是在明明白白地說,咱不是同一個族群,咱沒有把你當自己人,嘛!或者,保護下來之後,主體民族的利益不照顧,劃出更多的資源搞什麼優待少民那一套,那將納稅主力和付出最多的主體民族置於何地?
“幸好是其中沒有官員,要不……”呂議比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不然都要當作是敵對勢力派來的間諜,全部砍了。”
只是說應該保護即將消失的異族文化,那些人是帶著不知道是真誠還是惡趣味的態度,說是至少應該讓子孫後代知道先輩們做了什麼,然後才有他們那一代的強大,之類吧啦吧啦的說話。
恰恰是因為那些人用了那樣的說法,不是說應該培養和壯大,說法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然後,他們的行為也才沒有遭到官方制止,要不當今皇帝的個性,那些傢伙絕對會步上一些儒家門徒的後路,被委派到海上的一些島嶼好好的行善去。
“相信我,對異族的仁厚是對自己人的殘忍。”呂議說得無比的認真:“我們絕對不能幹一些蠢事,比如扶持異族,相信異族能夠和平共處什麼的。”
呂啟對呂議的話沒有太大的感觸,畢竟呂啟那個時空的歷史裡,自第一代皇帝建立帝國之後,帝國根本沒有遭受過異族的侵略,都是帝國的軍隊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征戰。
只有受過傷害才有知道有多痛,呂議會那麼講,那是因為華夏民族沒有少幹培養自己敵人的蠢事。
比如兩漢時期收攏匈奴,使得本來苟延殘喘的匈奴能夠重新恢復強大,強大起來之後的匈奴充分演示了什麼叫作狼性不改,等待華夏民族虛弱的時候毫不猶豫地第一個撲過來。
再比如有唐一代,雖說李唐一家子因為長期與胡人通婚,不但是血脈裡有胡人的血液,思想上其實也是胡漢參半的想法,但李唐皇族真的是重用胡人多過於重用漢人,搞到最後任何一個被扶持的胡人都跳起來,只有漢人才願意守衛李唐江山。
《大秦之帝國再起小說好看嗎》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一再改變的歷史(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