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十七章衛覬遠見 (第1/2頁)

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安邑與東垣縣東西相連,衛氏又是河東望族,所以張瑞的使者很容易便在嚮導的帶領下找到衛氏塢堡,傳達了張瑞舉薦。

次日,衛覬便在侍衛的護送下抵達東垣縣,當面答謝。

衛覬雖然今年剛年滿二十,加冠成人。但其人少年早成,很早便以才學見稱於郡縣。

待見到自己的舉主,禮儀很是隆重的行禮,說道:“覬拜見明公。覬一介粗鄙山人,蒙明公不以覬德行微薄,舉為孝廉。願執弟子禮,侍奉明公塌前。”

張瑞可沒奢侈到讓衛覬這種賢才來端盆洗腳的份上。

衛覬歷史上的建言與張瑞現行的方略不謀而合。

及衛覬坐鎮關中時,當時北方稍定,董卓亂政時逃離關中的人民都回到故鄉,關中諸將就引他們為部曲以增強軍力。

衛覬便上書荀彧,說:“關中膏腴之地,頃遭荒亂,人民流入荊州者十萬餘家,聞本土安寧,皆企望思歸。而歸者無以自業,諸將各競招懷,以為部曲。郡縣貧弱,不能與爭,兵家遂強。一旦變動,必有後憂。”

“夫鹽,國之大寶也,自亂來散放,宜如舊置使者監賣,以其直益巿犁牛。若有歸民,以供給之。勤耕積粟,以豐殖關中。遠民聞之,必日夜競還。”

“又使司隸校尉留治關中以為之主,則諸將日削,官民日盛,此強本弱敵之利也。”

荀彧將書信送給曹操,曹操採納建言,隨即派出謁者僕射監督鹽官,派司隸校尉管治弘農。

張瑞雖然記不清衛覬建言的詳細內容,但總結起來便是重視鹽利,鼓勵耕種。

能提出這種建議也與其出身河東有關,從小到大都能耳濡目染到鹽利之厚。

透過其建言可知,河東鹽利足抵十餘萬戶人家。

而合太原全境亦只有百姓八萬戶。

所以張瑞對河東的鹽利是心動不已。尤其安邑縣南方的鹽池,幾乎不能稱之為鹽池,寬廣遼闊,一望無際,幾乎是一座巨大無比的鹽湖。

在地圖上的標記比縣城還要大數十倍。要知道安邑乃是河東郡治,是全郡規模最大的縣城。

張瑞便對衛覬回覆道:“伯覦才識某剛踏足河東便有所耳聞。依君之間,某欲平定河東戡亂,還百姓太平,恢復生產,當今之計當為之奈何。”

衛覬來之前便猜到可能會有一番君臣問答,已早有準備,成竹在胸的回道:“河東殷富,將軍佔據可為霸業之基。然正因河東富庶,境內魚龍混雜,各種勢力盤踞一方,為害郡縣。”

“如今百姓之思將軍譬如花草渴求雨露。將軍高舉義旗,振臂一呼,雲合景從,可謂人心在我。當前之計,將軍切不可焦急冒進,宜步步為營,以勢取勝。”

張瑞沉思片刻,緩緩頷首。衛覬之言頗為在理,如今太原百姓無論世家豪族還是普通黔首,都寄希望於自己能最終能除暴戡亂,滌盪山河,再使海清河晏。

只要自己穩紮穩打,便能深孚眾望,聚集人心,使河東境內郡兵、豪強皆與自己同心協力,整頓山河。

一旦冒進,致有慘敗,則威勢不復,將自墮身價,與白波賊子相同。從氣勢威猛的過江猛龍,變成境內一方普通軍閥。雖有太守名義,卻政令難出郡縣。

隨後張瑞笑著對衛覬說道:“伯覦有遠見萬里之才,請試為郡督郵,總督全郡官吏。”

衛覬之才遠不止於一郡之督郵。

但張瑞需要他河東世族的身份來聯絡郡縣。以衛覬聲名,既然他都投效郡府,那些尚在堅守,未曾被白波攻陷的縣城必然會積極歸順張瑞。

而且衛氏在河東盤根錯節,衛覬必然對各縣情況有所瞭解,以他為督郵巡視郡縣,能快速拉近張瑞與漢兵、豪強之間的關係。

果然衛覬不負張瑞所望,恭身受命以後,對張瑞勸道:“明公欲重整山河,白波軍不過是纖芥之疾而已。河東境內真正的威脅,卻在他處。”

哦?

張瑞來了興趣。

要知道,自起兵孟縣以來。

張瑞最大的敵人便只有兩者。其一為流寇賊匪,諸如黑山軍,白波軍。其二則為世家豪強。

經過太原群臣的不懈努力,張瑞修改律令,重設稅賦,新興科舉,總算是消減了豪強敵意,拉攏了世家大族,算是去一大敵。

如今河東豪強、世族皆寄希望於自己能重整山河,紛紛投效郡府,已化敵為友。

整個太原,自張瑞以下皆以白波軍為當前大敵,殫心竭慮欲除之而後快。

《漢末之幷州匪政txt下載》 第十七章衛覬遠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