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頁)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淵含笑點了點頭,他見李世民眼望滾滾河水沉默不語,問:“二郎在想什麼?”
李世民從浮想聯翩中醒過神來,他遠望蒼茫的關中大地,一字一頓地說:
“魚躍龍門,雄踞關中,號令天下,我李氏就將成為代代相傳、黃袍加身的真龍天子了!”
李淵哈哈大笑道:“吾有此佳兒,何愁天下不定也!”
回去後,李淵即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強渡黃河的問題。汾陽人薛大鼎認為從龍門渡河最為合算。過河後,佔領永濟倉,傳檄各處,關中可定。李淵認為他說的有道理,但也有人表示反對,原馮翊韓城尉,河東縣戶曹任gui拜見李淵說:
“我在馮翊為官多年,郡中豪傑多有結識,大將軍給我一紙詔令,我就可以召他們歸順。義軍若從梁山渡河,我必領人響應。大軍兵指韓城,一直逼郃陽,馮翊太守蕭造,乃一介文吏,必望風臣服。然後據永豐倉,雖未得長安,關中已定。”李淵見任知gui說得有道理,當即任命他為從二品銀青光祿大夫,讓他去馮翊、韓城一帶去開展工作。
八月二十一日,李淵軍至壺口,預備建立水師南渡黃河。百姓聞聽義軍徵船,積極配合,幾天之內,竟徵得木船數百隻。二十四日,關中最強的小股義軍孫華,在李淵的感召下,率兵自郃陽前來歸順。李淵大為高興,令李世民率輕騎前去迎接。孫華被李淵任命為左光祿大夫。武鄉縣公、領馮翊太守,其部下也依次授官,又各賞以金銀。孫華感恩戴德,自告奮勇,率軍先渡黃河。
此時,河南、山東一帶發生水災,饑民餓死者無數。瓦崗軍主將徐世勣 率精兵五千人,東下攻佔了黎陽倉,開倉賑濟災民,數十萬饑民得救。瓦崗軍趁機擴軍,得強兵二十萬。先後攻佔了武安、永安、義陽、弋陽、齊郡等山東大部地區。山東形勢的變化,切斷了屈突通南下的路線,使河東隋軍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李淵兵渡黃河時,屈突通未敢有所動作。在分析敵情會議上,李淵認為:屈突通精兵不少,相距五十里,而不敢前來與我軍交戰,足證明其畏懼怯陣。決定派左統軍王長諧,率步兵六千,從梁山渡河,從韓城圍攻屈突通。
李世民認為此舉有些冒險,不同意孤軍冒進。但李淵不聽,李世民遂遣部下劉弘基,史大奈率騎兵同行,以防不測。王長諧率兵至韓城,駐紮在飲馬泉。屈突通不甘坐以待斃,於是派虎牙郎將桑顯和率精兵五千人,乘夜色偷襲王長諧軍。義軍絲毫沒有準備,倉促應戰,損失上千人,幸虧駐紮在左冀的劉弘基、史大奈的騎兵從背後向敵軍發起猛攻,桑顯和支援不住,自絕橋樑,退回城中堅守。
九月八日,馮翊太守蕭造降,蒲津、中氵單二城皆降。李淵大軍一時間擴充到近二十萬人。將屈突通團團圍困在河東。河東非比霍邑,城高壕深,且地勢險要,憑河攔阻。李淵指揮將士攻了幾次,都失敗而歸。李淵心中憂悶,又欲放棄河東,徑直西取長安,但拿不定主意,於是召開將佐會議討論對策。
裴寂胸中雖無多少謀略,但交好李淵,官高位尊,於是第一個站起來發言道:
“屈突通擁大軍,憑堅城,若舍之而去,西取長安而不得,河東趁機襲我後,則腹背受敵,如何是好?不如先攻克河東,然後揮師西進。長安依恃屈突通為援,若滅了屈突通,長安不攻自破。”
李建成認為裴寂言之有理,說:“城再堅也有攻破的時候,如若調集優勢兵力,四面圍攻,諒也破城不難。”
李世民卻深思遠慮,反駁道:
“與其在這與屈突通耗著,不如揮兵西進。兵貴神速,我軍恃累勝之威,安撫歸順之眾。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徑直入關。長安隋軍,必望風驚駭,智不及謀,勇不及取,且代王侑乃無能之人,攻取之如振動槁葉。如果留在這堅城之下,久攻不克,坐廢時日,一旦情勢有變,眾心離散,則大勢去矣。況且關中義兵蜂起,未有歸屬,不可不及早去招安。”
“我軍西進,若屈突通從背後襲來,如何是好?”李建成問道。
李世民輕蔑地說:“河東四面楚歌,屈突通龜縮城內,僅能自保,何足為慮,早晚會被我擒獲。”
李淵權衡雙方意見,決定採納李世民的建議,西進長安,同時為防不測,留下一部分人馬,由李建成統率,監視屈突通。九月十六日,李淵率主力部隊進入朝邑,統帥部駐紮在長春宮。關中士民前來投奔的人,絡繹不絕。
李淵的妻侄竇軌,也率兵千餘人,迎謁於長春宮。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等關中起義軍,皆向李淵請降,李淵
《李世民的真實情史》 第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