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0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憧梢災苯踴竦酶至恕�

這項技術是西漢中晚期發明的,這項技術能夠大量向社會提供比較廉價、優質的鋼鐵,滿足生產和戰爭的需要,如果需要質量更高的鋼鐵,還可以與疊打法結合,用炒出來的鋼再反覆疊打,製成百鍊鋼。

可是這兩種技術也有缺點,疊打法太費工費時,一把百鍊鋼刀往往需要幾個月的煅打,而炒鋼法對技術和經驗要求太高,很難普及。

35 寶刀灌鋼斷鐵甲 水排鼓風燒頗黎

如今,在王衡的啟發下,經過反覆實驗,幾名經驗豐富的老鐵匠成功的發明出了灌鋼法。

灌鋼法便是使用品位比較高的鐵礦石,冶煉成含雜質較少的優質生鐵,然後將液態生鐵反覆澆注在熟鐵上,使鐵滲碳變成鋼。

灌鋼法的步驟比較簡單,王衡在後世的時候看過相關的技術資料,因此還記得。

實際上,這種鍊鋼方法的雛形在東漢末年已經出現了,只不過由於之後連年戰亂,尤其是五胡亂華對技術文明的破壞,讓許多技術包括灌鋼法都是停滯不前,甚至失傳,直到三百多年後的南北朝時期,才由綦毋懷文對灌鋼法進行了重大改進和完善,成為了一種實用的鍊鋼技術。

這種辦法操作比較簡便,費時費工較少,出鋼量大,出的鋼質量也相當好,是非常適合當時技術水平的一種鍊鋼法。

當這幾位老鐵匠還原出灌鋼法之後,王衡異常激動,給他們每人都賞了十金,不過這種鍊鋼法是要絕對保密的,幾年之後,便是亂世,如今的同僚,幾年之後都可能是敵人,所以這樣戰略性的技術是絕對不能洩露出去的。

在灌鋼法成功之後,王衡還按照技術資料上的雙液淬火法,以鋼為刃口,以熟鐵為刀背,用幾種牲畜的尿液和油脂來先後淬火,在經過多次實驗之後,終於造出了硬度和韌度兼具的寶刀,可以一刀斬斷疊在一起的三十札鐵甲,這種鋼刀已經是當世罕有的寶刀了,如果讓當世的名匠製造,費時費工費錢不可計數。

比如歷史上記載,曹操曾命有司製造寶刀五把,用了五年時間,花費昂貴的材料不計其數,這樣的寶刀已經是無價之寶了,可是用灌鋼法和雙液淬火法來製作,卻可以實現量產,成本不知道降低了多少,試想,這樣的技術怎麼可能流出去?

除了鍊鋼技術有了重大改進,還有一種技術也得到了重大改進。

這就是玻璃的製造技術。

穿越到這個時代之前,王衡曾經也以為,玻璃並不是中國原創,而是中世紀從海外傳來,來到這個時代之後,他才發現這是一個錯誤,實際上中國人早就開始燒製玻璃了。

不說別的,王衡自家就有工匠能夠燒製玻璃,王衡看過他們燒製玻璃的過程,原來他們是用那種冶煉鉛礦之後剩下的灰與砂子一起熔鍊出來的,使用的燃料是木炭,這與他在後世所知的玻璃燒製的方法有著很大的不同。

木炭燃燒的溫度只有八到九百度,而後世常用的那種無色透明的玻璃使用的主要原料是鹼和砂子,燒製溫度也應該是在一千五百度左右。

果然,這種燒製方法燒製出來的玻璃有著各種顏色,並不透明,而且含有很多氣泡,顯得很渾濁,而且質地非常脆,在驟熱驟冷之下非常容易碎裂,很顯然,這種玻璃並不適合製作器皿,只能用來製作裝飾品。

除了我國原產的這種玻璃,在這個時代,還有一種海外傳進來的玻璃存在,這種玻璃就類似於王衡在後世常見的那種玻璃,非常晶瑩剔透,不過囿於技術已經運輸的困難,能夠運到中國來的也都只有小件的器皿或者稜鏡。

這樣的玻璃現在有個名字叫做頗黎,讀音與玻璃已經很相近了。不過這種玻璃由於性狀與我國原產的玻璃相差甚遠,而且製作方法被運送他們進來的西域商人嚴格保密,因此時人並不知道這兩種玻璃主要成分竟然一樣,他們把這兩種玻璃視做兩種不同的東西。

我國原產的玻璃價格低廉,而這種海外傳入的玻璃價格卻是十分昂貴。

在弄清楚了這兩種玻璃的來龍去脈和價格差異之後,王衡當然敏感的發現了其中的商機,他決定,自己來製造玻璃。

製造玻璃的原料和過程王衡都大致清楚,唯一的難點就是爐溫,可是有了石炭,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使用石炭,再用水排鼓風,爐溫很容易就達到了所需的溫度,第一爐玻璃也很順利的燒製出來了。

可是第一爐玻璃燒製出來之後,王衡傻了眼,原來這爐玻璃帶著淡淡的綠色。

這綠色倒不是很影響

《三國之攪局者全文線上免費閱讀》 第3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