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0部分 (第1/4頁)

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面對工會的壓力,未上任已先下臺。現年53歲的保守政治評論家琳達曾是里根政府下的美國民權委員會的領導人之一,還曾是華盛頓研究機構——平等機會中心的主席。這機構強烈反對美國平權法案。琳達過去20年來,一直反對任何對勞聯有利的政府計劃或法律,比如最低工資的設定、平權法案的實施及其他對工人家庭有利的法案。作為一個西班牙語裔,琳達對少數族裔文化、語言的攻擊更讓少數族裔愕然。琳達長期以來攻擊雙語教育,認為所有公立學校只要保證孩子們能說、寫、讀英語就可以了。琳達還堅持政府沒有責任去保護某些特別的語言和文化,這都是少數族裔社群自己的事情。因此,琳達的提名不能不惹惱了美國勞工聯盟和少數族裔,最後只好以落選作罷。

總起來看,在人類步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民族矛盾、種族差異、地區分離、身份歧視、職業歧視、所有制歧視和文化對抗在世界各個地方都仍然頑固地表現著。怎樣對待人類本身與生俱來的差別,怎樣面對人與人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膚色,宗教信仰,文化遺產,政治理念乃至風俗習慣的差別和矛盾,怎樣協調人們之間的利益衝突,將成為21世紀世界人民共同面對的最大挑戰。

中國20年來的改革主要以經濟建設為主,隨著社會發展的進一步深入,國民待遇和國民權利的問題會越來越重要的凸現出來。中國的二元社會面臨巨大挑戰,這一挑戰不僅僅是貧困和地區、城鄉間的物質差別,更有與公民權利相關的國民待遇。中國必須迎接這一新的挑戰。

————————————————————————————————————————————

仲大軍新著

《國民待遇啟示錄二元結構下的中國》

第八章:如何追求平等的國民待遇

1,中國企業的國民待遇

2001年6月19日,《經濟日報》汽車天地欄目登出一篇文章,題目為“華晨吉利英格爾出路何在”。文章開頭這樣寫道:“生存還是死亡?對華晨、吉利、英格爾、悅達來說,目前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

猛一看這篇文章感覺有點納悶,吉利、中華和英格爾轎車不是賣得好好的嗎?怎麼突然有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了?原來國家經貿委近日釋出了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上面沒有這4家企業的名字,這說明它們被排除在轎車生產廠家之外。

怎麼可能呢?沒有轎車生產的資格怎麼能生產起轎車來呢?原來這幾家企業當年在註冊立項時,申請的專案是輕型客車,號稱“準轎車”,並不是轎車。輕型客車是和轎車不一樣的,現在他們生產轎車就是違反了規定,就是偷樑換柱。這不,在密密麻麻寫滿224種車輛產品、無數個技術引數的公告裡,華晨、吉利、南亞、悅達都沒有找到他們申報的新產品和改進車型的名字。

面對這一公告,4家企業用“急火攻心”這一詞來形容並不過分。可以說在這些年裡,4家企業哪個不是苦心經營、費盡心機才發展到這個程度。一旦停止轎車生產,那就意味著幾十億元的投資打了水漂。你說這些廠家怎能不惱火。

現在有人要問了:為什麼這些廠家當年不直接立項搞汽車,而是轉彎抹角地搞什麼“輕客”?為什麼這些企業要頂著客車的帽子幹轎車?要是當年直接立項搞轎車不是沒有今天這樣的麻煩事了嗎?這一問題問得好。實際上是問出了我國轎車生產的壟斷實質。說白了,如果當年管理部門沒有那麼多限制和門檻,4家企業當然會直接立項生產轎車。只是在當時轎車生產無法立項的情況下才走了這麼一條“曲線救國”的路。

責任怪誰?是這些廠家違規,還是國家不該控制和壟斷?我看這一板子是要打在國家管理部門的屁股上。你設定了那麼多關卡不讓其他企業進入,到頭來還反怪這些企業違規,道理實在說不過去。說到底這是不許阿Q革命的表現。只許你規定的幾家企業生產,不許別的企業近來參與競爭,這本來就是違反市場經濟原則的。今天打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藉口,整肅市場,排斥異己,恐怕到頭來所保的那幾家國有大型汽車製造廠可能還不是國外的對手。

看看這派人士的觀點,長期以來,中國汽車工業“散亂差”,重複建設嚴重,資金大量浪費和閒置,為此國家治理了十幾年。因此,汽車行業需要集約化經營,要形成規模才有效益。國家要扶持優勢企業發展,優強企業的數量將控制在十幾家之內。目前這十幾家企業的產量已達到全國產量的90%以上,而且中國汽車

《國民待遇條款一般不適用於什麼》 第4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