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16章 陪太子讀書 (第1/2頁)

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朱楨的支援下,王驥在山西整肅貪官汙吏,幹得有聲有色。

王驥上書朱標,聲稱:

"上層軍官侵吞屯田,奴役軍戶,而底層軍戶則貧窮不堪,士氣低落,軍戶大量逃亡,軍官冒領軍餉的情況普遍存在,這才是阿魯臺輕而易舉攻破大同的原因。"

"衛所制是建立在軍籍的基礎上的,即使只種田不當兵,也是軍籍,而不是民籍。"

"這種身份的繼承對軍籍上層無所謂,畢竟軍籍是良籍,子弟可以科舉做官;但對讀不起書的軍籍下層而言,就是農奴身份代代相傳了。"

"漢代就知道"良家子"才是好兵源,而明朝衛所制實質上是讓農奴當兵,比宋代賊配軍還不如。"

"本來已說得好好的,每個軍戶授田五十畝,交納賦稅十二石。但實際上,實際授田頂多四十畝,有的甚至只有二三十畝。摳出來的軍田成了軍官們的私田。"

"軍官們是不可能去種地的,軍戶們成為免費的傭工。"

"民戶們的授田雖然大幅減少了,但實際賦稅卻絲毫沒有減少,重重盤剝之下,軍戶大多貧窮不堪。"

"民戶普遍多看不起軍戶,不願與之聯姻。這是一來,衛所軍戶光棍遍地走,軍戶人丁不旺,長此以往,兵源就越來越少,這實在是一件深可憂慮的事。"

看完王驥的奏摺,朱標沉默了好久,問朱允熥道:“此事你怎麼看?”

朱允熥躬身說道:"以兒臣之見,應立即派五軍府、都察院官員,前往各衛所清查屯田,核員核餉。"

朱標抬起頭來,看著朱允熥,問道:"你知不知道,這事有多難。就算父皇在世時,對這些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朱允熥堅持說道:"國家的靡亂,都是從軍隊開始的。"

"世襲軍官祖孫數代任職一地,天長日久,遂成盤根錯節之勢。今日投鼠忌器不敢改,明日投鼠忌器不敢改,則何日敢改?"

朱允熥眼中閃爍著微光,令朱標為之動容,"你準備怎麼改?″

朱允熥道:"兒臣的辦法,第一是開辦軍官學校,廣泛選拔沒有任何根底的良家子,打破軍中世家子弟對軍職的壟斷;

第二實行迴避制度,世襲軍官一律不準在本家附近擔任武職,定期考核升遷交流,凡升遷必轉往別處,確保不會在某一衛所長期任職,而形成事實上的將門勢力。"

這都是干犯眾怒的舉措,朱標聞言,不禁為之一震,連連搖頭道:

"眼下蒙古未平,阿魯臺鬧騰得厲害,馬哈木也心懷叵測,國家正是用人之際,不宜遽然變更兵制,此事還是從長計議吧。"

朱允熥拱手說道:"父皇,如果因為有北患,就不整頓邊軍,那麼北患是永遠也不會根除的。

為了揭發十三叔的種種不法行徑,前洪洞知縣李存義寧願將自己的性命也獻祭了。兒臣身為皇明太子儲君,更不能退縮不前。"

朱標堅持說道:"此事非同小可,宜謹慎從事。"

漠北,和林,悲涼的馬頭琴響起。

馬哈木在為兒子脫歡辦喪事。

洪武二十七年,綽羅斯馬哈木成為北元太師。

倬羅斯是僅次於黃金家族的顯赫家族。

阿魯臺擅行廢立,自封太師,馬哈木一千個不爽,一萬個不忿。

兩人齷齪不斷,互相攻訐、征伐。

脫歡死了,馬哈木身心遭受重創,單槍匹馬逃回和林。

他把這筆血債,記到了他一生的敵人——阿魯臺頭上。

時間來到了永樂六年正月。

馬哈木派遣他的弟弟太平,前往南京朝拜朱標。

此行的目的只有兩個——

嚮明朝借糧草。

與明軍配合,夾擊阿魯臺。

乍暖還寒時候,春節的喜氣尚未褪去。太平抵達南京。

朱標連日接見大臣,身體欠佳,命朱允熥接待。

春禧殿中大擺宴席。

太平受到了朱允熥的熱情款待,觥籌交錯,賓主盡歡。

喝得正熱烈的時候,太平說道:"皇太子殿下,家兄此次派我來,是向天朝借糧草。"

朱允熥滿面春風:"明蒙友好,說借就有些生分,你需要多少,儘管說。"

朱允熥答應得這麼痛快,太平頗有些意外,問道:"皇太子殿下就不問一問我們借糧草是要幹什麼嗎?"

朱允熥淡淡一笑,"要幹什麼?

《太子朱標和皇孫朱允》 第116章 陪太子讀書(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