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0部分 (第1/4頁)

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而,有了《渴望》這種大製作的室內劇在前,想要超越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那就只有走另一條路了。

《渴望》屬於苦情戲,《編輯部的故事》和《我愛我家》都是喜劇題材,從型別上和《渴望》區分開來,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至於《外來妹》,這個劇本是一個較為新穎的題材,直擊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讓觀眾耳目一新,不會和《渴望》進行比較。

在這三個劇本中,林子軒傾向於《編輯部的故事》。

這個本子延續了《頑主》的調侃和諷刺,京味十足,其中李冬寶的形象正適合葛尤。

葛尤來電視藝術中心是看林子軒的面子,林子軒自然要為他寫一部演主角的電視劇。

雖然《編輯部的故事》是一部群戲,不過李冬寶這個角色非常討巧,能讓觀眾記得住。

林子軒把《編輯部的故事》作為第一個介紹,就是這個意思,希望得到李虹的重視。

當然,他不會越俎代庖,最後還是看李虹的考量,如果李虹覺得《編輯部的故事》太過冒險,容易引起爭議,也可以選擇《我愛我家》這種老少咸宜的劇本。

林子軒走後,李虹翻看著三個劇本。

作為華國電視臺的製作人,她審閱過很多劇本,本子的質量好壞她看了大綱之後基本上就能斷定,這三個劇本各有優缺點。

《編輯部的故事》貼近生活,反映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容易獲得觀眾的認可,但諷刺意味太濃,不夠主旋律。

《我愛我家》是一部家庭喜劇,適合全家人一起看,只是作為藝術中心打響名頭的第一部電視劇略顯平淡了些。

《外來妹》題材新穎,對準了一群打工者,展現了社會變革下普通人的生活。

說實話,這個劇本打動了李虹,因為這是一部女人戲,一群農村女人到陌生的大城市打工,作為女人她更能理解其中的艱辛和酸楚。

在大時代下,個體命運的變遷,從普通人的生活中投射出整個社會的變化。

李虹敏銳的察覺到這或許是華國今後要面對的重大問題,外來務工人員將成為這個國家勞動力的支柱,她相信這部電視劇一定能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

即便比不上《渴望》的影響,也會造成轟動。

看著這三個劇本,李虹有點難以抉擇。

她剛剛還在為劇本犯愁,這一下子就來了三個,質量都這麼高,有一個能幹的女婿還真是省心,要是這三個本子都能拍攝就好了。

說到底,資金是個大問題……

李虹想了想,從抽屜裡拿出一個名片盒,在裡面翻找起來。

不一會就找到一張名片,這是花城電視臺製片主任的名片,作為電視劇行業的資深製片人,李虹和地方臺的製片人都有聯絡。

就算沒有交情,也會有對方的聯絡方式。

地方臺拍攝的電視劇想要在華國電視臺播出,都要經過李虹的稽核,雙方打過不少交道。

既然京城電視藝術中心暫時沒有資金,那就和花城電視臺合作拍攝《外來妹》好了,花城處在改革開放的中心,無論是籌集資金還是操作上都相當靈活。

李虹只要出劇本和少部分資金就可以獲得《外來妹》的部分版權,這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她現在是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的負責人,要轉變觀念,從一個單純的製片人向著商人的角色轉變,盈利才是她首要考慮的問題。

沒有了《外來妹》的困擾,接下來就好選擇了。

作為藝術中心的第一炮,李虹不擔心引起爭議,只要觀眾滿意就好。

她決定拍攝《編輯部的故事》,至於《我愛我家》,可以隨時準備,有了資金就投入拍攝。

這和《頑主》在社會上引起的強烈反響有關,《頑主》已經成了痞子文學,或者俗文學的代名詞,在被媒體抨擊的同時,也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它顛覆了以往正統的社會模式,把文學帶入到了平民階層,文學不再是那種高大上的形象,而是成了一幫人坐在街邊侃大山。

李虹一直關注著《頑主》,她覺得這個社會即將進入平民化的時代。

他們這一代人追求的理想和崇高被瓦解,林子軒和慕姍姍這一代人更多的想的是自己,這不能算是自私,而是個體的獨立意識。

《渴望》之所以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是因為它代表著過去時代的美好。

但那個理想主義

《文藝生活卡通圖片》 第2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