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回來了 (第1/4頁)
森海如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敖烈,幽州牧,一朝登高,舊部盡集,僅留李嚴居太守之職,鎮守右北平,固若金湯。
隨著敖烈威望日增,由郡太守躍升州牧,更得漢帝劉協冊封為驃騎大將軍,凡帶“大”字將軍,皆有賜官之權。故敖烈得以大展宏圖,調整麾下文臣武將之職。於地方,李嚴升為右北平太守,董和、鄧芝分任漁陽、遼東太守,公孫度,原遼東太守,受敖烈兵威,保命歸隱,遼東屬國併入遼東郡,由鄧芝一肩扛起。上谷太守病逝,田疇受命,接任上谷太守之職。
軍事上,趙雲晉升冠軍將軍,此職非冠軍侯親信莫屬,顯見敖烈對趙雲的倚重,趙雲已成武將翹楚。他不僅統帥血殺營,還擔綱護衛、情報、軍紀重任,血殺營如尖刀,亦是敖烈手中的內政利器,任何分裂團結之舉,皆在其管轄之下。
馬超晉升徵北將軍,統率虎賁營,黃忠為鎮北將軍,張遼昇平北將軍,徐晃任安北將軍,太史慈升徵虜將軍,許褚升武衛將軍,典韋任橫野將軍,共守敖烈,兼血殺營副將。甘寧封靖海將軍,領水軍都督,蘇飛為凌江將軍,副督水軍,魏延升驍騎將軍,龐德為立義將軍,馬岱升廣威將軍,夏侯蘭為寧朔將軍,其餘將領均晉升一級。公孫瓚獲封平虜將軍,以示嘉獎。
文官方面,荀彧升驃騎大將軍府長史,賈詡封軍司馬,閻柔和徐庶分別擔任幽州牧別駕與參軍,魯肅為幽州牧從事,蔣琬為主簿,顧雍為幽州牧長史,各司其職,確保政令暢通。
幽州疆域,因遼東屬國併入,共十一郡,六郡握於敖烈之手,公孫瓚感恩戴德,其餘郡守由劉虞提拔,雖非親信,但執行力尚可。至此,敖烈勢力初具規模,為天下一等勢力。
軍事調整後,幽州軍擴編,五千騎兵與五千步兵從幽州軍中選拔,充實血殺營與虎賁營,兩營各增萬人。烏桓人兩千餘,經幾年漢化,加入血殺營,無異於漢軍。甘寧依敖烈之意,精選遼東水軍,擴編麒麟營至萬人,接收公孫度水軍,整頓後得三萬,與麒麟營共四萬水軍,甘寧終成水軍大都督。
三支精銳擴編後,敖烈令荀彧、顧雍、魯肅等人估算預算,僅靠幽州稅賦,尚可擴軍三萬。萬通商會之財,敖烈慎用,以備充實精銳裝備。賈詡與徐庶徹夜計算,規劃三萬大軍部署,分一萬人為正規軍,其餘兩萬分散各郡為郡兵,各郡兵力分佈精準,供敖烈參考。敖烈略覽即行,整軍如火如荼。
一月之間,三萬大軍徵募完畢,全賴敖烈威望,換他人恐難如是。幽州人口有限,扣除老幼婦孺,青壯勞動力所剩無幾,尚需耕作,三萬大軍之徵,實屬不易。
三萬新軍集結薊城,各將領分頭訓練,三月後訓練完畢,一萬精兵歸敖烈直轄,餘者散至各郡縣戍衛。如此,敖烈麾下大軍十五萬,三支精銳,三萬水軍,五萬郡兵,四萬正規軍。正規軍中,一萬人混編漢人與烏桓騎兵,太史慈、張遼各領五千,兩萬步兵由徐晃、魏延、馬岱、龐德分領,五千神射手歸黃忠,五千軍由許褚、典韋統領,既保敖烈安全,又傳達指令。
雖有十五萬大軍,敖烈深知亂世之中,全軍無法一併投入,郡兵守土有責,不能輕易離郡,十萬大軍尚需留守,平原作戰,甘寧四萬水軍僅麒麟營可用。綜上,可供敖烈排程者,不過五六萬人。然水軍建設,敖烈未有遺憾,南方戰火將至,早建早得經驗,曹操赤壁之敗,豈非因水軍不濟?
水軍之事,孫策不可不提,甘寧選軍之際,孫策常伴左右,獻良策。生於江畔的孫策,諳熟水戰,其父孫堅以水軍起家,孫策自小耳濡目染,水戰之道,無人能及。甘寧與孫策切磋,水戰技巧日臻完善。
練兵之餘,敖烈與師王敖、師叔童淵,改進拋石機與箭塔,三人苦思,消弭諸多弊端,雖不盡完美,卻已較前大有改觀。設計圖紙定稿,敖烈招募工匠,依圖改進舊有器械,批次生產。
久藏心中的馬上三寶,此時公開,百名鐵匠按圖打造。昔日實力不足,敖烈不敢顯露,以防有心人仿製。如今實力財力兼備,敖烈無此憂慮,烏桓峭王贈數萬烏桓人,戰俘遣散歸農,無地者,敖烈賜地耕具,秋收後以糧抵償。
此舉堪稱屯田之始,穩定民心,冀州、青州難民聞風而至,定居幽州。如此發展,十年後幽州人口之憂,自可解矣。
所謂馬上的三寶,乃高橋鞍、馬鐵足與雙側蹬,敖烈繪成圖譜,交予密召的百名工匠,令他們日夜趕製。
在鑄造三寶之際,敖烈與外公敖老丈一同清算,這些年萬通商行擴張如風,倚仗西風烈酒、金絲葉、六陽雪三樣招牌,已在北地立定根基。短短數載,分行
《重生為北極狼王的小說》 第20章 回來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