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1章 誰是大棒槌 (第1/2頁)

若水多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個村婦咧嘴笑了笑,把東西擱在床鋪上,床上很軟,眼看著確實擱穩了。

馬大寬和李槐樹這才湊過去,慢慢地細看。

原來,擺在床鋪上的是一隻哥窯筆洗,直徑大約20厘米左右。

筆洗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屬於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外的一種文房用具,是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特點是,胎骨呈土黃色,灰色釉,釉潤而失透,佈滿縱橫交錯深淺不一的開片,俗稱“金絲鐵線”。

馬大寬這麼一看,發現眼前的物件兒,似乎跟幾年後,拍出百萬港幣的一件宋哥窯筆洗十分相似,只可惜,床上擺著的這一件,很顯然只是仿製品。

一老一少四隻眼睛,正在一眨不眨地看著馬大寬和李槐樹,村婦湊到馬大寬旁邊,問:“怎麼樣?真正的祖上傳下來的舊東西……”

李槐樹估計也看出這不是真品,鼻子裡哼了一聲,問:“你真拿我們當棒槌了,還有別的東西嗎?”

小年輕看了他母親一眼,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村婦趕緊把他推到一邊,說:“沒有了,都是家裡存的老東西,我們可不是專門幹這一行的二道販子……”

馬大寬和李槐樹互相望了一眼,馬大寬轉身往門口走,李槐樹也跟著。

村婦大概看出了這二位有準備撤退的意思,好不容易拉來了兩個客人,所以她趕緊說:“等等,二位老闆,還有件東西,是一幅對聯,你們看看再走……”

李槐樹說:“嗯,你拿出來看看?”

紙箱子裡面,還有一個報紙卷,那是一副對聯,最裡面還用薄薄的塑膠紙裹著,村婦把對聯攤在床上慢慢地展開。

要說鑑賞字畫,二度為人的馬大寬的經驗可謂爆棚。

其實,仿製只能仿其表面,雖然可以用茶水和煙霧將紙張做舊,但那暗黃的顏色都是浮於表面的,有經驗的人,根本不用放大鏡細看,稍微一打量,真假自然能看得出來。

跟上午在胡哥那裡買到的掛軸一樣,這對聯裝裱的也是素色的綾子。

綾子就是一種裝裱在字畫邊緣的布料,好的綾子都是真絲織品,檔次是很容易看出來的,比如這副對聯,很明顯是原裝舊裱的。

表面的紙張是自然陳舊的那種灰白色,不像茶葉水染的,也不像煙薰的,好像也是原裱的。

再說上面的書法,這是一幅六言的對聯,上聯是“豈能盡如人意”,下聯是“但求無愧我心”。

但是沒有書寫日期,落款只有兩個字:石庵。

石庵,顯然不是人的全名,而是這個書法家的“別號”。

“庵”的意思是小茅草屋,比如尼姑庵等等,所以,這個名字聽起來似乎好像是一個出家人寫的。

作者暫且不提,具體說到書法本身,筆力的確遒勁有力度,看得出來,此人肯定有幾十年的書法功底,才能寫得出來這樣的作品。

馬大寬對那哥窯筆洗沒什麼興趣,但是對這一副對聯,卻非常的感興趣。

古玩這一行,玩兒的是文化,是修養,古玩中字畫一類,靠的更是學問,所謂名人字畫,必須要看是否是名人的手筆,如果這副對聯落款張大千或者齊白石,肯定就價值連城了,如果真是這麼直接,估計也不會落到這對母子手裡。

“石庵”這個名字,聽起來,的確像是寺廟裡的某位方丈的名號,如果真是出家的僧人寫的,即便書法再好,一般人也不會去買,因為沒有名氣,沒名氣,也就沒有收藏價值。

但是,馬大寬知道,這個石庵,可不是什麼得道高僧,也不是什麼出家的尼姑。

石庵其實是一個人的別號,這個人的大名叫做劉墉。

劉墉是誰,估計很多人不認識,但是一提起劉鑼鍋,就沒有人不知道了吧?

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估計沒人沒看過吧?

沒錯,劉墉就是劉羅鍋,劉墉是名字,劉羅鍋是綽號,劉墉的別號就是石庵。

如果這副對聯不假,那麼這幅字,可就是清朝大宰相大學士劉墉的手筆,所以說,人跟人不能比,誰敢跟人家劉羅鍋比一比學問呢?

馬大寬的心跳已經加速了,但是他必須冷靜再冷靜,能把這幅對聯得到手,才是硬道理。

那村婦和她兒子還在緊緊地盯著馬大寬,如果他們觀察的夠仔細,會發現馬大寬的下巴在微微顫抖,那是因為,他在用力咬著後槽牙。

李槐樹看了半天,完全看不出這

《巔峰大結局》 第71章 誰是大棒槌(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