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9部分 (第1/4頁)

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時候,謝安公的想法,是不管大都督府的死活的。大都督發來上疏,稱已將都督府從長江北岸邊的荊州江陵,轉移到長江南岸對面的松滋。上疏發來,孝武皇帝大殿宣讀,引來一片朝議。有的說大都督這是要朝廷學著荊州,準備放棄江淮,在建康以長江為天險阻隔秦軍。

有的反對,有的附和,大司馬桓溫公死去六年,桓家在朝野的影響力仍然不小。畢竟,桓溫公是為東晉取得大片疆土的大將軍和大政治家,當年他跺一跺腳,朝野上下都會覺得地震,有些人已經在背地裡將桓溫和桓家子弟,比作司馬懿司馬昭父子,要慫恿代替魏國曹家做皇帝。現在輪到代替他司馬家唯一的王氣了,北方早已是大秦天王苻堅等為主的國土,再也不會姓司馬。

不過,謝家當道之後,謝安公在亂中有騷,頗得好評,朝野上下又轉向附庸謝家,指望在兩家的明爭暗鬥中謀得利益。朝廷裡的司馬王爺們,最熱衷於此,皇權之下玩弄平衡,這東晉小朝廷,就在開始給後代一千多年的朝廷做榜樣。稍微提及王家,東晉的王家好幾個不同家族,說起來費章節。

歷史上指的王和謝,就王家有廣義狹義之別。狹義的王家就是王羲之的會稽王家,會稽吳越之地,因會稽山得名,在今日的浙江省紹興市山陰縣。王家早已淡出東晉政治舞臺,王羲之父子,在家敬老愛幼不出來做官,王家此時的心態,不聞世外,不顧騷亂,正是好一個騷而不亂。而謝公是亂中有騷,謝家人與王家來往幾代,愛找王家。

此時秦晉交兵,兩家時常鬧出分歧,這分歧就在亂與騷之上。王家不再多願意出仕,對於謝家自鳴得意的騷亂感言,生出些不近人情,認為謝公有些沽名釣譽,有違清雅之道。謝家則認為,豈能在此江淮不寧之時不聞不顧,無關騷亂,便是鴕鳥心態縮頭烏龜。

可憐王羲之,還想要多得幾年陽壽,謝公捎帶一封書信給他看,言下之意還是有所指責,稱兵戈正作,逸少(王羲之的字)之時早去。王老叫來幾個兒子,拿出謝公的信札,囑託不可以為做道理,凡是安心守家保全一方便足夠,別再想做王家過去的輝煌之夢,交待完沒有幾天,竟然與世長辭,就此一絕塵寰。

王羲之家之所以輝煌,可以用流傳千古的話“王與馬,共天下”來形容。王就是他們王家祖上,在琅琊山(今日山東臨沂市),因為建議並輔佐東晉的開國皇帝,元帝司馬睿,帶著九十萬軍民南渡,在南京稱帝建國有功,而傳下來的一句。自己的後代成家立業,到王羲之時期,就只能在家享受清福了。

王羲之一生做的官職並不高,只是在家鄉做過會稽郡刺史手下的長史又叫內史。因為被當時的揚州刺史,另外一個來自晉陽(今山西太原),正在朝廷上崛起的王家王述排擠,52歲的他就在原地辭官,不用它歸,在鄉居渡過二十四年。《蘭亭集序》書寫於25年辭官之前一段時間,看起來他心情嚮往迴歸,辭官的壓力並不太大。

王羲之也不告訴兒子自己很生氣,凡是活了一大把年紀,陽限已至,兒孫滿堂個個都多聞善記、知識淵博。他沒有帶著什麼遺憾離開。自己生平寫的無數信札條幅,都給兒子們陳列在偏房。

兒子們早說死後就要與父親靈位生匾供在一房,供子孫們一起瞻仰學習。雖然謝安從建康來信,可王羲之並不相信秦兵能打到建康江北,王羲之只是讓兒子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世代不做官的道理。

王羲之也沒有給謝安回信,還是兒子們根據父親臨終的交待,斟酌詞句給謝安公寫出一封信札,由謝公的外甥女婿,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王凝之,親自送到建康。白事也喜,這期間兩家的互動往來,及不多說。

晉室在謝公的堅持下,不得不對山中各部族採取懷柔政策。對??郡就是如此,多年來沒有給??郡派遣擾民的官員,山中有出產,山外的朝廷一併收納交易就是。但從謝公那裡下來,底下多少有些變樣,荊州的都督府,對??郡就是如此,表面上讓??郡各部族自己發展,朝廷來檢查,也檢查不到什麼出來,實際上荊州的大都督府中,有人在打著晉室的名義,控制著??郡發展。

山中人產出的東西,本來山外是可以大派用場,??郡就是。比如生漆桐油一物,那時候平原河網上大需生漆桐油等,用於造舟子和做建築裝飾材料等,可除了貴州,各處都有一些出產,朝廷只管自己需要,也不顧老百姓的需求,貴州的生漆桐油,供應不到江南,供求雙方都很壓抑,得不到自由交易。

都督府對貴州的生漆桐油之物,表面上說需要,暗地下則以交租為名,收取一些供滿

《苗山情緣小說免費》 第4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