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頁)
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社,2002;第357頁。可見,穆斯林已接近馬其頓總人口的半數。
時至今日,波斯尼亞和馬其頓境內仍生活著一定數量源於土耳其的穆斯林,他們是奧斯曼帝國移民的後代。但是,在這兩地還有為數較多的“波斯尼亞穆斯林”和“馬其頓穆斯林”,他們正是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被*化居民的後代。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南斯拉夫王國(1)
塞爾維亞與巴爾幹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歐洲列強的干預和巴爾幹地區新興資產階級的領土慾望驅使下,巴爾幹地區的民族矛盾和領土瓜葛往往形成軍事衝突,甚至導致戰爭行動。而每次戰爭雖然在外來勢力的調停和國際條約的約束下暫時解決了,但卻為下一場戰爭埋下了衝突的根源。
20世紀初,巴爾幹地區接連發生了三場戰爭:1912~1913年,塞爾維亞、黑山、希臘和保加利亞結盟,聯合反對奧斯曼帝國的巴爾幹戰爭,即第一次巴爾幹戰爭;1913年,塞爾維亞、黑山、希臘和羅馬尼亞一起反對保加利亞的“同盟戰爭”,即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也從這裡引燃。
巴爾幹國家發動或參加這些戰爭的主要動機是想充當地區大國,要求修改條約和擴大領土,抑或藉口保護各自的少數民族。在戰爭中,巴爾幹國家間的“平衡”被徹底打破,出現了新的地緣政治。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巴爾幹國家經過19世紀轟轟烈烈的民族解放運動,一部分國家先後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但是,截至20世紀初,巴爾幹半島的很大一部分領土,包括馬其頓、阿爾巴尼亞、色雷斯、克里特、愛琴海諸島嶼,仍處於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而波黑、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仍屬奧匈帝國管轄。居住在上述地區的人民迫切要求擺脫奧斯曼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或成立獨立國家,或獲得自治,或同已經獨立的“母國”合併。這些多民族混居地區,既是異族統治最嚴、又是反抗鬥爭較薄弱的地方,往往處於分裂狀態,不容易聯合行動,很難抵禦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的*以及巴爾幹新興國家的擴張慾望。這些尚未解放的地區成了已經獨立的巴爾幹國家競相爭奪的獵物。
巴爾幹地區新興的各資產階級國家的政府為了擴大國內市場,急需向外擴張,以奪取新的土地和增加新的人口。但是,由於它們國力不強,只有彼此聯合起來,才能對付奧斯曼帝國。因此,它們只好把各自的利益和慾望暫時掩蓋起來,彼此妥協,共同策劃一場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以瓜分它在巴爾幹的屬地。
1911年夏季奧斯曼帝國和義大利交戰,推動了巴爾幹國家結盟和做好戰爭的準備。義大利勝利後,暴露了奧斯曼帝國在軍事上的軟弱無力。同時,巴爾幹國家看到,在分割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的領地方面,又多了一個競爭者義大利。於是,它們開展頻繁的外交活動,尋求接近和結盟。這時候,俄國也擔心巴爾幹地區被別的列強搶佔,竭力說服和促使巴爾幹地區的斯拉夫國家結盟。
首先,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在1912年3月13日締結了友好同盟條約。條約聲稱,為了“保障兩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如果締約一方遭到一國或者幾國進攻時,兩國要“互相幫助”。同時,條約還有一個秘密附件,其中規定,在瓜分馬其頓問題上,塞爾維亞承認保加利亞有權佔領羅多彼山脈和斯特魯馬河以東地區;保加利亞承認塞爾維亞有權佔領沙爾山脈以西和以北的地區。這些稱為非爭議區。雙方對馬其頓境內其他有爭議的地區,同意請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出面仲裁。
1912年5月29日,保加利亞和希臘締結共同防禦條約。同年9月,黑山分別同塞、保、希3國結成同盟或達成口頭協議。這樣,一個聯合巴爾幹4國軍事力量共同反對奧斯曼帝國的巴爾幹同盟便形成了。巴爾幹同盟國在條約協定中,都涉及如何瓜分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地區的剩餘領土問題。
南斯拉夫王國(2)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於1912年10月18日爆發,巴爾幹同盟國把重點兵力指向各自預先想奪取的地區:黑山軍隊進入阿爾巴尼亞北部,保加利亞軍隊攻打東色雷斯,塞爾維亞軍隊出擊馬其頓北部,希臘軍隊開赴馬其頓南部。人們還記得,1389年的“科索沃戰役”是巴爾幹各國人民聯合反抗奧斯曼帝國征服者的一次偉大嘗試。從此,該戰役成了後世民間傳說、民歌和文藝作品的重要題材,科索沃成了塞爾維亞人民的驕傲和東正教的聖地。據說,1912年當
《南斯拉夫興亡錄》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