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南進 (第1/2頁)
解衣唱大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00章南進 嵩縣已經被高、尤二位清理得很徹底,連城門都卸了下來,從知縣到雜兵死的死擄的擄,不存在任何威脅,關盛雲和羅詠昊讓大軍徑直穿城而過,渡過伊水駐紮在東岸,二人則帶了幾名親衛在羅世藩的接應下都住進了齊家大院。 第二天清晨,關盛雲和羅氏父子也渡過伊水,大軍在高藤豆沿途留下塘騎的引導下向伏牛山基地行去。 高、尤二位先鋒設立的臨時基地在伏牛山脈的腹心,淯水(今白河)的發源地附近。這個地方今天是白河鎮,在嵩縣的正南偏西一點,直線距離約一百五十華里,不過當年僅有散居的幾戶人家而已。 像高藤豆尤福田一樣,關盛雲的大部隊沒辦法直接南下。幾萬人馬一頭扎進渺無人煙的伏牛山脈是不可想象的,即便能尋到山中野徑,輜重大車也絕對沒辦法通行。生活在現代的人遠不如古人瞭解高山密林的兇險——在那場偉大的衛國戰爭中,真正給第一次遠征軍造成巨大傷亡的並不是緬甸的日軍,而是野人山!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出師不利的杜聿明張皇失措,帶領遠征軍主力一頭扎進莽莽山林……最後能掙扎走出來的,僅十之二三而已——這還是各種保障技術遠超古人的近現代化精銳軍隊!反倒是沒有各種現代技術可依靠的古人,對大自然的敬畏比今人高得多。無論是高尤二將還是關盛雲,都是先沿著伊水向西逆流而上,隨後向南行軍,到達欒川鎮(今欒川縣)後再折回東面,行軍路線像一個小於號(“<”)。 伏牛山的腹地熱鬧非凡。兩軍會師後,受地形限制,五六萬人馬的營地綿延開十幾里路,單就消耗的糧草,每天便要吃掉一座小山。關盛雲從陝北這一路下來連榨帶搶已經不能用富得流油來形容,再帶上了函谷關和新安縣的繳獲後,此時單純依靠輔兵已經完全不夠,甚至需要動用一部分戰兵協助運輸糧草輜重。即便如此,每天看著羅詠昊統計的消耗,依然心痛不已。好在國清林派給高尤二將的一萬多輔兵都是好手,這陣子已經打造好六百多隻舟筏,還有近八百隻也將近完工,估計再有兩三天的功夫就能一切就緒。 木筏用來載人,大不了溼了褲襪。而糧草輜重不能沾水,馬匹等牲畜也必須用船運。照理說,打造木船是硬碰硬的技術活,絕不可以如此馬虎。單就木料一項,便要準備個幾年:剛剛伐倒的大樹不能用,要先扔在陰涼通風的地方陰乾上兩三年——風乾的過程中,木材開裂是肯定的,問題是誰也說不好它會在哪裡裂!到了時間,根據開裂的情形再鋸成堪用的板材,能用哪裡用哪裡,能用多少是多少。如果是新木頭直接下水,這樣的船隻最多隻能撐一年:這期間木料會慢慢變形,等變形的張力大過船釘的鉚合力,便當場散架給你看!不過此時的關盛雲並不需要打造一支永久性內河艦隊,反正是一次性用品,到了湖廣這些舟筏便完成了歷史使命,那裡河道縱橫,想必有的是能“徵用”的船隻。因此,沒人在乎其耐久性如何。 從安塞縣、延安府、陝州府等地擄過來的二十幾個專業造船工匠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一個個倒揹著手在臨時造船廠裡溜達,不時停下腳步神氣活現地指點著。岸邊有二百來人在滿頭大汗地揮舞著木槌砸藤條——那些老藤不久便變成一團團粗麻,亂遭遭地堆在地上曬著。 新船下水,那些第一次造船的輔兵們又是一場虛驚:幾乎每個接縫的地方都在滲水!半天不到的時間,船底的水就沒了腳踝。老船工們看了呵呵地笑:“莫事莫事,木頭泡一泡就漲了,自己便能把細縫堵得死死的。到時候把艙裡水淘一淘就好哩。”口裡說著話,讓人把粗麻夯進較大的縫隙裡,乾乾的粗麻也漲發起來,把漏水的地方堵的嚴嚴實實。 過了不多幾日一切準備停當,大軍離岸登舟,沿著淯水向南陽進發。明時的南陽府正北方向,並沒有什麼像樣的村鎮,尤其是經過錢玉川幾年來裝神弄鬼的折騰,連石橋保(今石橋鎮,在南陽以北五十華里左右)也沒剩幾戶人家,那時也沒有鴨河口水庫,關盛雲大軍舟筏首尾相銜順流而下,浩浩蕩蕩蜿蜒開十幾裡水路直撲南陽府。 尹二五又被餓醒了。 明晃晃的日頭高高地掛在南邊半天上,已經是將近晌午了。昨天下午太陽還沒落山,尹二五便早早地回到破屋裡睡下了——跟陶十六、孟有財那一大幫子人在野地裡徒勞地刨了大半天,幾乎一無所獲。也難怪,北坡已經被幾百上千人過篩子似的趟了那麼多天,能指望找到啥能吃的東西?還不如早點睡下,睡著了便不覺得肚子餓了。而且,少活動,儘可能地躺著,飢餓感也會輕些。 尹二五是七月二十五那天降生的,所以,像很多人一樣,自然而然地就叫了這個名字。 餓醒了的尹二五沒起身,瞪著坑窪不平的土牆在想事情。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
《狼煙北平1-40集免費看》 第100章 南進(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