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頁)
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個頭腦裡裝滿了文學的孩子,哪怕很小,也會有思想,有分辨力,有良知,這一點可能很多大人還沒有意識到。很多人認為優秀孩子的成長只是完全得益於大人長期耐心的“素質教育”式的說教。人們沒有認識到,優秀的文學作品對人們的影響大多是積極的、深刻的,對孩子也一樣,讓孩子們吸取豐富的文學營養,自己體驗和感受世界,常常比大人灌輸的要更容易接受,理解也更深刻。
讀書人要“讀書”(1)
博覽群書使人淵博,交談使人機敏,寫作使人嚴謹。
——弗朗西斯·培根
有多少學生被訓練成不讀課外書,不善言談,不愛思考,也不會寫作的解題高手呢?!培養重複的技能,還是培養嚴謹的思考能力,積累廣闊豐厚的文化底蘊?我們該做何抉擇?我們自己該如何面對?
一個優秀的人才,其閱讀面應該是很廣泛的,僅僅讀教科書是絕對培養不出精英的。應試教育在中國的歷史上寫下了“讀書人不讀書”的一頁,這是讀書人的恥辱,是應該予以糾正的。
以前,我有個想法,咱們是中國人,不管怎麼說,數學總得比別人強吧。女兒一來美國,我就給她加“小灶”,一本一本地做數學題集。這在華人家教中很普遍,既非首創,更非獨家。
我以自己的經驗,對多做習題就能“成功”感受至深。我小學畢業時的目標是考重點中學。我們數學老師有高招,他編了很多套數學應用題,手刻蠟紙、油印,密密麻麻的小字,每套題一頁、40道題,每人每天帶一頁回家做,第二天上交,再發一頁,如此練習幾個月。小學數學有多少內容?很多題目是相似的,無非是某人從甲村到乙村,每小時走幾里,共走了若干小時,求甲乙村距離;或者把走路換成乘船,甲乙村變為張莊李莊,等等。一學期下來做幾千道題,熟練得根本不用想,一考,不得了,輕易就上了名校福州三中。
女兒參加比賽頻頻得獎,激發了她的很大興趣。上六七年級時,應她要求,我幫她買過《數學大賽真題》,此後再沒有安排她練數學,反而提醒她,數學不會讓她出人頭地,大量地閱讀、思考和寫作,才是光明之道。
以“題海”方法練數學,靠的主要是記憶和熟練,並不需要多少創造性和研究性的思維。費爾茲獎是全世界最高榮譽的數學大獎,有人將它稱作數學諾貝爾獎。自1936年以來,至今共有43人獲獎,其中有11位本土美國人獲獎,僅有的1位華人獲獎者是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丘教授當年是在香港的鄉下學校上的中小學。
不少人津津樂道美國學生的數學有多差,卻沒有人去研究為什麼數學基礎“聲名狼藉”的美國人,竟有11人獲得費爾茲獎?接受“嚴格”的數學“基礎教育”,從小在奧賽中泡大的中國中小學生,總數是美國學生的10倍,參加奧賽的學生甚至可能是美國學生的數百倍,為什麼幾十年來,竟沒有一人最終獲得費爾茲獎!
更加發人深省的是,數學奧賽在美國不但不是家喻戶曉,就是在美國的很多中小學裡都是罕為人知!甚至想在書店找到數學奧賽的參考書簡直就難於上青天,與中國書店鋪天蓋地的數學奧賽資料形成巨大反差。再與費爾茲獎結合起來分析,不難得出一個投入產出比極低的、“勞動密集型”的教育典型。
從另一方面來說,靠 “多做題”、題海戰術來獲得的成功是暫時的,過多的“勞動密集型”訓練雖然可以讓孩子“技術”熟練,但是由於佔用了他們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使他們無暇擴大涉獵面,以致不少青少年知識狹隘、頭腦簡單、缺少豐富的情感和愛心,社會活動能力低下。其結果不僅耽誤了孩子,長遠來說也將“遺禍”於社會,漸漸削弱整個民族的競爭力。家長、學校和整個社會如果津津樂道於“基礎教育”的“成果”、沒完沒了地訓練那些“技術”能力,而忘記必須把人文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的話,培養出來的孩子將缺少文化修養,久而久之,還會影響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丘成桐教授說過,他念小學時數學常常考不好,到了中學二年級,碰上一位良師,常常介紹有趣的題目,數學的背景,數學家的故事,以及數學的發展等,使他逐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父親是哲學教授,他認為父親的文學、哲學素養對他的影響最大。他父親引導他讀不同的書,中國歷史、文學和哲學的薰陶對他日後的研究工作影響深遠,這些經史子集滲透進了自己的潛意識,左右了自己的想法。
中學二年級以前數學不好,最終成為國際數學大師,靠的竟是文學、歷史、
《生為主題的創意設計》 第2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