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八章 紀效新書 (第1/2頁)

多極世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過幾天的行軍,孔有德漸漸的對這個陌生的世界稍微熟悉了一些,這個時代的普通民眾,對軍隊是相當畏懼的,路上的行人,見到軍隊趕忙離得遠遠的,路過村子旁邊的時候,幾乎是家家大門緊閉,不敢發出一點聲響。

主要還是因為明末軍紀普遍很差。究其原因,還得從朱元璋說起,朱元璋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軍隊問題,建立了衛所制度,甚至還自豪的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事實上衛所制度在明朝前期,確實為朝廷解決的軍餉這個問題,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衛所制度漸漸崩壞,衛所兵的戰鬥力越來越低。

到了明朝後期,募兵就承擔了主要的作戰任務,而由於衛所兵經濟條件一般很差,造成了衛所兵的社會地位很低,受人歧視,募兵的時候一般正常人家很少會參軍,所以募兵一部分來源就是那些遊手好閒的無業遊民,軍紀自然不會太好,所以普通民眾對於軍隊的畏懼就很正常了。

十一月十六日中午,孔有德率軍抵達了陵縣縣城,不過這次並沒有安營紮寨,孔有德下令全軍就地修整,埋鍋造飯,然後就帶著二十名親兵進城去找陵縣知縣要糧食去了。

如同商河縣一樣,陵縣的縣官們也都在找各種理由不給足軍糧,而且找的理由自己還無法反駁,自己就算是去山東巡撫衙門和布政使衙門告狀都沒用,不過好在他們還算厚道,沒有像商河知縣和縣丞那麼貪婪,這次給了三百石,差不多夠這三千大軍六天的軍糧了。

拿到糧食後,孔有德並沒有繼續停留,直接開拔繼續北上了,過了陵縣就進入被直隸地界了,下一站就是吳橋縣了,吳橋縣隸屬於河間府,有名的雜技之鄉。

孔有德對莫名的歷史瞭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有德叛『亂』的時間是在北上增援大淩河的途中,具體在哪個位置他並沒有仔細瞭解過,如果知道原本歷史上孔有德叛『亂』的地點就在吳橋縣,那麼他絕對不會去吳橋縣,而是繞道東邊的寧津縣或者吳橋西邊的景縣。

原本歷史上是孔有德抵達吳橋時,部隊給養不足,有一士兵強取山東望族王象春家僕一雞,該丁被“穿箭遊營”,士兵感覺很受羞辱,憤怒之下擊殺該家僕,事後王象春之子不肯罷休,要求查明真相,恰巧李九成把孫元化給的市馬錢花盡,於是和兒子李應元聯合起來鼓動士兵搶劫譁變,孔有德彈壓不住,遂發生生變,稱之為吳橋兵變。

孔有德也知道這次叛『亂』是因為士兵搶劫豪門一隻雞最後引發的,所以他從離開商河縣之後就下令嚴禁擅自離隊,嚴禁部隊『騷』擾民眾,怕的就是引發類似的事情,目前來看效果還是挺不錯的,雖然士氣不算很高,但是隻要能順利抵達遼東戰場,打一場漂亮的勝仗,自己的官位往上升一升,這以後就會安全很多。

畢竟經歷過一次死亡,那真實而且痛苦的記憶他一輩子都無法忘掉,所以他對死亡很恐懼,而這個『亂』世能夠不用面對死亡威脅的人都是高層人物,所以他非常想爬到高處,最好是能爬到這個時代最高的位置---皇帝,當然他也只是想一想,目前對他來說難度太高了。

十一月十七日下午太陽快落山的時候,這支軍隊就到達了吳橋縣境內,和之前幾天一樣,選擇在一條小河旁邊紮營,全部安頓好了之後,孔有德便回到自己專屬的營帳之中,坐在一盆爐火前面,看著《紀效新書》。

作為一個前世對軍事不怎麼了解的人,他並不知道該怎麼打仗,三國演義他也看過,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演義,而小說就意味著故事『性』比較強,從而邏輯和真實『性』就會差一些。

就比如科幻小說,儒勒·凡爾納,亞瑟·克拉克,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劉慈欣等人寫的科幻小說如此的吸引人,但是有些科學理論卻是錯誤的,而幾乎很少有錯誤的高等物理,高等數學等教材就沒什麼人主動去看,小說比較看重的是故事『性』,大部分人看科幻小說是為了消遣。

同樣的,《三國演義》很受歡迎,但是沒幾個人願意去看史實『性』更強的《三國志》,所以想從小說中學習如何打仗,根本不靠譜,至於建奴宣稱依靠一本《三國演義》打天下,而且還很自豪,其實都是扯淡,辮子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識字的只是少部分上層貴族,而對漢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理解肯定有難度,諸如真正的漢家兵書《孫子兵法》之類對於他們來說太過晦澀,很難理解。

《三國演義》就不同了,這本小說的文字接近於白話文,故事『性』很強,再加上書裡還有『插』圖,看起來簡單易懂,因而對於漢化程度不高的

《明末陰雄免費閱讀小說》 第八章 紀效新書(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