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5章 革新鹽政 (第1/2頁)

韭菜東南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慈烺轉向崇禎:“請父皇定奪。”

“當然是太倉庫!朕的內庫,除了祖宗定下的稅額之外,絕不會再多收一錢。”

崇禎回答的很肯定。

戶部官員加上戶部尚書、武英閣大學士陳演都微微鬆了一口氣。

朱慈烺心中卻感嘆,都到亡國的邊緣了,這些官員居然還算計國庫和內庫的區別,當然了,也怪自己那位祖爺爺萬曆皇帝,當初在內庫手伸的太長,讓戶部官員都害怕了。

“內閣和戶部急速擬出厘金稅的施行辦法,用最快的速度,在全國推廣開來。”

定了厘金稅,崇禎很是興奮,在龍椅前不停的踱步,臉上躊躇滿志,就好像他已經看到了厘金稅收來的大量白銀,也看到大明中興的景象。

而殿中百官也都議論紛紛,總體來說,對厘金稅,贊同者還是比較多的,尤其是在減免了遼餉之後,大家對厘金稅賦予了更多的期待。當然了,不是沒有反對的,不過在皇帝喜悅,內閣贊同,又是皇太子提出的情況下,就算有意見,也只能暫時忍了。

“父皇,雖然有了厘金稅,但我大明的財政危機,依然沒有解決,因此,兒臣還有第三個建議。”

朱慈烺朗聲道。

“你說。”崇禎又坐下,他對這個兒子,越來越有信心了。

朱慈烺轉身對著內閣次輔,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陳演:“陳老先生大人,請問去年歲入有多少?”

陳演是戶部尚書,掌管天下錢糧,對每年的歲入非常清楚,張口就來:“回稟殿下,去年國庫收入白銀四百二十九萬一千三百二十兩,糧食1600萬石,但遼東軍餉二百三十九萬二千四百兩,剿匪銀……”

朱慈烺打斷他的話:“那麼請問,十年前,朝廷一年又可以歲入多少?”

“這……”

陳演一下被問住了,十年前的資料,誰能記得住,再說了,當時他還不是戶部尚書呢.

不但陳演,就是戶部的那些官員一時也答不出。

“本宮來告訴你們吧。”朱慈烺聲音淡淡:“崇禎元年,我朝歲入2600萬石糧食,520萬兩白銀,全部摺合成白銀,差不多有3000萬兩,而當時遼餉還是九厘,如果照去年的一分二厘,肯定還能多上一些。十年過去了,為什麼朝廷的收入越來越少,國庫越來越空虛呢?諸位先生,你們想沒想過這其中的原因呢?”

“天災人禍,戰事不斷。”陳演想也沒想就回答。

對啊,崇禎元年流寇還沒有興起,建虜也沒有現在強大,朝廷的收入當然多。

這是在場大多數的人想法。

“不錯,這是一個好理由。”朱慈烺臉色冷冷:“那麼請問了,北方有災禍,有戰事,南方難道也有戰事嗎?為何南方各省的稅收也是年年減少?浙江,江西,湖廣,去年的歲入比崇禎元年足足少了兩成,這又是什麼原因?”

“南方雖沒有大的戰事,但卻也不平靜,貴州土司叛亂,四川小股流賊,福建海水倒灌,安徽被張獻忠襲擾,去年年初,浙江又有土匪作亂,致使漕運受阻……”

陳演身為武英殿大學士,豈能被朱慈烺這黃口小兒所問倒?他立刻就找出了理由。

朱慈烺笑一笑:“老先生記性很好,但如果我記的不錯,去年漕運的稅銀並沒有減少,跟前年基本持平,也就是說,小股土匪並沒有造成漕運稅銀的損失,但南方各省的稅銀卻是實實在在的少了,南方各省的雜項銀,原本的定額是248萬兩,可去年實際收上來的,卻連190萬兩都不夠,加徵的遼餉也只收了120萬兩,算一算,只去年一年,南方各省就少了差不多100萬兩銀子啊,如果南方各省能足額足收,有了這100萬兩,國庫何至於捉襟見肘?父皇又何至為了各地的軍餉,心急如焚??”

朝堂一片寂靜。

陳演動容了,趕緊跪下去:“臣有罪。”

他是戶部尚書,賦稅收不上來,他當然是主要責任。

其他戶部官員也呼啦啦的跪了下去。

龍座上,崇禎臉色冷冷,其實朱慈烺的疑問,他不是沒有問過,但戶部的理由有很多,甚至有朝臣聯名上書,認為南方賦稅過多,已經不堪重負,請皇上減免南方各省的稅賦。

最後雖然沒有減,但崇禎對南方各省卻也不敢逼迫太過了,只恐真如大臣所言“南方不堪重負,或釀成民變。”因為有此擔憂,南方各省的稅賦只要能收上來七八成,他就不會太責怪。

“起來吧,今日我們只

《崇禎十五年是公元哪一年》 第35章 革新鹽政(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