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三十六章 半碗雞湯 (第1/2頁)

吹個大氣球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家正對門5米外有一條羊腸小道,寬約半人,左右均被鄰舍牆壁所擋,終年難見陽光。無論寒暑,每逢雨後,巷內的青石小磚之上,總會一夕間佈滿青苔。經年累月,青磚愈青,青苔愈繁,仿若荒郊。沿小巷而入,為一四方天井,天井中又有一口不知何年所打的老井。這口老井,便是天機巷四周住戶最初的飲水之源……”

林淼寫《小院雜談》,漸漸寫出了套路。

每篇篇幅被嚴格規定在2000字到3000字之間的小章,被他準確地劃分成了三個部分。

前500多字描寫章節主題,無論從瞎編歷史或者胡扯地理風貌入手,力求以最樸實無華的文字,做出最以假『亂』真的效果,讓讀者產生一種為之肅然起敬的高『逼』格感官體驗。

接著來到中間部分,則描寫此地居民與該事物的聯絡。通常林淼寫到這裡,這會借用一個真實存在的鄰居,然後將其人物形象稍微藝術加工,便偽裝成了這個橋段的主視角提供者。寫這段內容時,文章的文字風格就開始朝偽文青方向大步扯蛋邁進,力求字字情深意切,催人『尿』下。這部分內容的字數,一般會在800字以上,因為這段文字,實際上都是在為最後一部分的文章結局做鋪墊,雖然煽情,但還沒煽到頂點。

最後一部分的內容,才是林淼年輕裝『逼』時慣常使用的大殺器——半碗雞湯。

所謂半碗雞湯,其實是一種很高明的創作技法,一般非科班出身的人很難熟練掌握這門技巧,只有像林淼這種常年和文字打交道,又有十餘年積累下的豐富寫作經驗的人,才能達到想怎麼玩兒就怎麼玩兒的境界。如果具體舉個例子,在中國文學史上,就有一篇非常廣為人知的半碗雞湯代表作,歸有光的《項脊軒志》。

這種湯非湯的雞湯,往往表面看似雲淡風輕、寧靜如水,可只要靜心讀到最後,基本上只要不是讀者的自身文化水平低得太過分,或者毫無感『性』思維,就大多難逃心頭一顫。甚至情感豐富的人,說不定還會紅一紅眼眶,然後長嘆一聲,嘆出連自己都不曉得為何如此動情的愁緒。

就像《項脊軒志》末了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時所植,今已亭亭如蓋矣”,高中生讀著或許沒什麼感覺,可要讓稍微上了點兒年紀的偽文青再往深處想想,情緒一旦澎湃起來,那感覺基本上就等同於十三四歲的女孩子,含淚苦讀郭曉明之流的悲傷逆流成河。

正可謂:聽說下雨天,半碗雞湯和偽文青更配哦!

眼下,林淼已經斷斷續續完成了《小院雜談》的8個小章節。

距離計劃中的20到25篇,還有著一大半的差距。

而他為了能把這個『逼』裝到圓滿,僅僅就在這一小半的內容裡,就讓天機巷裡的不少鄰居躺著中了他的加特林機關槍。

開篇至今,林淼家附近的鄰居但凡是被他借來當文章主角用的,全都沒什麼好下場。

兩個仍然健在的阿婆被他寫死,街口那位明明就四肢健全、活蹦『亂』跳的修鞋匠則成了殘廢,還有隔壁某鄰居的女兒,不幸發了瘋。唯一稍微真實點的,是他隔壁的隔壁家的小兒子——這位仁兄是真的死了,80年代嚴打期間造了把土槍出去搶了10塊錢,結果判了斬立決。但林淼不敢寫得如此華麗,於是腦洞稍開,就改成了一場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車禍慘劇。

在連續搞死搞殘這麼多人後,寫到今天,林淼突然覺得不能再這麼漠視生命了。

於是筆鋒一轉,今天的主角井婆婆,就成了一個苦等兒子歸家的可憐人。

結尾是這樣的:“阿明叔北上闖『蕩』多年,井婆婆嘴上雖從未說過思念,但卻時常獨自坐在井邊發呆。年輕時的阿明叔喜歡喝啤酒。每天臨近傍晚,井婆婆都會買兩瓶啤酒,裝進打水用的小鐵桶,浸入冬暖夏涼的井水裡。然後在夕陽下走出小巷,等候下班歸家的獨子。阿明叔走後,井婆婆再沒買過啤酒。一眨眼,那年在井邊呱呱墜地的孩子已經會叫『奶』『奶』,可『奶』『奶』的兒子,卻仍還沒有回家。”

林淼寫寫停停,一篇文章寫了接近3個小時,等畫下最後一個句號,他不禁長舒一口氣。

剛才入戲太深,差點把自己給感動死了。

站起來走到陽臺,抬頭看看天『色』,天『色』略顯陰沉。

林淼『揉』了『揉』手腕,文思還未退去的腦海中,又對這本書的套路產生了新的構想。

話說中間部分和結尾部分,其實是可以對比呼應起來的。

比方結尾如果要寫離別,

《重生之先聲奪人女主角》 第三十六章 半碗雞湯(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