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部分 (第1/4頁)

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魏我�蔚拿孛苤檔梅治觥6�頤欽�且�諞桓隹蠢聰癜字揭謊�虻サ墓適輪校�吹繳畈卦諶爍裰械哪承┣榻帷�

《狼來了》的故事確實再簡單不過。

一個孩子在山頂上放羊。一天他覺得很無聊,便突發奇想,站在山頂上向山下高呼:“狼來了!狼來了!”山下村子裡正在忙碌的人們聽到呼喊紛紛扛著鋤頭扁擔跑上山來。但山上哪裡有狼,這只是放羊娃的一個惡作劇。大人們便下山了,這個孩子繼續日復一日地放羊。

又一天,他又一次在山頂上高呼:“狼來了!狼來了!”山下的人們聽到他一聲比一聲高的呼救,想必是經過多多少少的猶豫,還是拿著扁擔鋤頭趕上山來。這一次,大人們依然上了當,狼的影子都沒有,放羊娃和羊群安然無恙。大人們只好又紛紛下山了。

這一天,狼真的來了。放羊娃在山頂上高聲呼救,但任憑他喊破了嗓子,再沒有一個大人趕上山來。放羊娃與羊群被狼吃掉了。

這無疑是一個實施戒謊教育的故事,之所以流傳廣泛,人們往往從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來解釋。然而我們說,這個故事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原因絕非如此簡單。它所蘊含的觸動靈魂的力量,幾乎使所有的兒童聽到以後都產生了終生難忘的深刻印象。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年輕的父母在對兩三歲的子女講述這個故事時引起的強烈反應。孩子們往往會睜大了眼睛,用摻雜著遐想的驚駭目光仰望著家長。這時的父母就會充分意識到故事震懾兒童心靈的效果。家長威嚴矗立,幼兒則用驚懼的目光仰望著《狼來了》的故事砌造起來的高大權威。

只要注意體會自己在兒童時代對這個故事的心靈反應,或者認真觀察兒童們聽到這個故事時的反應,就會知道,這個故事的力量並不在於結局的可怕──遠比這可怕的童話故事多得很,卻遠不及這個故事能夠觸動兒童──而在於它觸動了兒童內心隱藏的深刻衝突。

可以說,每個兒童心中都隱藏著放羊娃那種說謊的衝動,雖然他們並不一定自覺,然而,這個故事使他們隱約意識到自己有放羊娃同樣的危險。

在人類社會中,相當一些童話是勸喻性的,在告誡兒童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做,錯誤總帶來相應的懲罰。對於一個遙遠的、輕易不犯的錯誤,再重的懲罰也不可怕。但對於一個時時可能犯並且經常渴望犯的錯誤,“被狼吃掉”的懲罰就顯得觸目驚心了。

說謊的衝動與戒謊的懲罰,是人類從兒童時代起就隱蔽著的深刻衝突。

中國歷史上一個真實的故事與《狼來了》十分相似,它就是東周末年的《幽王烽火戲諸侯》。

昏聵的周幽王寵信他的后妃褒姒,而褒姒卻終日不見笑臉,幽王問曰:“卿何故不笑?”褒姒答曰:“妾生平不笑。”周王便曰:“朕必欲卿一開笑口。”遂出令:“不拘宮內宮外,有能致褒後一笑者,賞賜千金。”這時,就有虢石父獻計曰:“先王昔年因西戎強盛,恐彼入寇,乃於驪山之下,置煙墩二十餘所,又置大鼓數十架,但有賊寇,放起狼煙,直衝霄漢,附近諸侯,發兵相救,又鳴起大鼓,催趲前來。今數年以來,天下太平,烽火皆熄。吾主若要啟王后齒,必須同後遊玩驪山,夜舉烽煙,諸侯援兵必至,至而無寇,王后必笑無疑矣。”

第4節:兵不厭詐

對於這個亡國之計,幽王居然回答:“此計甚善。”往下故事的進展,《東周列國》這樣寫道:幽王“乃同褒後並駕往驪山遊玩,至晚設宴驪宮,傳令舉烽。時鄭伯友正在朝中,以司徒為前導,聞命大驚,急趨至驪宮奏曰:‘煙墩者,先王所設以備緩急,所以取信於諸侯。今無故舉烽,是戲諸侯也。異日倘有不虞,即使舉烽,諸侯必不信矣。將何物徵兵以救急哉?’幽王怒曰:‘今天下太平,何事徵兵!朕今與王后出遊驪宮,無可消遣,聊與諸侯為戲。他日有事,與卿無與!’遂不聽鄭伯之諫。大舉烽火,復擂起大鼓。鼓聲如雷,火光燭天。畿內諸侯,疑鎬京有變,一個個即時領兵點將,連夜趕至驪山,但聞樓閣內管籥之音。幽王與褒姒飲酒作樂,使人謝諸侯曰:‘幸無外寇,不勞跋涉。’諸侯面面相覷,卷旗而歸。褒姒在樓上,憑欄望見諸侯忙去忙回,並無一事,不覺撫掌大笑。幽王曰:‘愛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虢石父之力也!’遂以千金賞之。至今俗語相傳‘千金買笑’,蓋本於此。”

時隔不久,周幽王被敵兵圍於城中,這時,又是那位虢石父奏曰:“吾王速遣人於驪山舉起烽煙,諸侯救兵必至,內外夾攻,可取必勝。”幽王從

《童話人物卡片製作》 第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