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部分 (第1/1頁)

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距離太遠弓箭夠不著,進入射擊範圍時他們已經到了眼前,弓箭手往往來不及換箭就被騎兵斬殺。

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還有一招,就是能在馬上射箭,所以即使防守的一方以弓箭還擊,也屬於對射,如果在陣前用步兵還擊,則成為他們的活靶子。為了對付“白馬義從”的速度和弓箭,袁紹和麴義反覆演練,先以“大戟士”攜皮盾列於陣前,敵人衝擊射箭不去管它,用皮盾保護自己,待到了跟前時突然躍起,又是灑土,又是用大戟亂鉤亂扎,先對“白馬義從”造成殺傷,並破壞其陣形。隨後,袁軍埋伏的弓弩發揮了作用,為解決弓箭不能連發的問題,後來出現了弩,這種武器經過不斷改良,逐漸加強了力度,袁紹埋伏在“大戟士”身後的是“強弩千張”,瞬間便有密集的箭雨射出,“白馬義從”來不及衝到袁軍步兵跟前便紛紛落馬了。

“白馬義從”是精銳中的精銳,王牌中的王牌,他們跟著公孫瓚四處征戰,從來沒有吃過敗仗,他們的瞬間覆滅徹底動搖了公孫瓚的軍心。其實憑實力而論,即使沒有“白馬義從”,公孫瓚仍然佔優,袁紹要想取勝也很難。但公孫瓚此時軍心已亂,轉眼潰不成軍。公孫瓚在界橋慘敗完全在於自己輕敵,不瞭解敵人的招數,在初戰失利的情況下又沒能組織起有效反擊,所以大敗。

這場戰役不僅精彩,而且改變了北方的勢力格局,戰前公孫瓚一支獨大,劉虞和袁紹次之,袁紹在與公孫瓚對抗中常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界橋之戰打擊了公孫瓚的上升勢頭,為袁紹挽回了關鍵的一局。

但這場戰役無疑被史書忽略了,《三國志》對這場戰役的記載僅有十幾個字:“紹軍廣宗,令將麴義先登與瓚戰,生禽綱。”《後漢書》對界橋之戰記述相對較多,但幾乎全文照錄《漢末英雄記》。對界橋之戰的忽視,除了《三國志》等史書在政治立場上更傾向曹操而貶低袁紹之外,還在於界橋之戰後沒有立即形成袁紹在北方獨大的局面,袁紹與公孫瓚轉入拉鋸戰,袁紹後來花了好幾年時間才消滅公孫瓚。從這個角度看,界橋之戰就不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以及夷陵之戰那樣具有轉折性和戲劇性了。

而為袁紹立下首功的麴義,卻沒有落到一個好結局,根據《漢末英雄記》等史書記載,麴義後來被袁紹殺了,原因是他“恃功而驕恣”,袁紹殺麴義不知在何時,史書對其中的詳情沒有記述,成為一樁歷史懸案。

。 想看書來

《浪花淘盡英雄書法作品》 第12部分(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