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谷恢匆獠恍硤�街瘟啤5痺攏�砘屎缶腿ナ懶耍�杲�51歲。朱元璋對於馬皇后的去世,非常悲痛,久久不能釋懷,從此再也沒有立後。朱元璋的晚年生活十分孤寂,脾氣很大,盛怒之下再也無人敢勸。假設馬皇后能多陪伴他一段時間,朱元璋也許就不會殺戮過重。
大權獨攬:歷史上少有的強勢皇帝
朱元璋起自布衣,也許正是因為如此,使他比較瞭解社會的真實情況。朱元璋認為元朝滅亡正是由於權威下移,君主為臣下所矇蔽,不瞭解民情,政策也得不到堅決貫徹。朱元璋常常思考如何建立一種政治體制,確保不會出現主荒臣專的局面。
改革政治體制。在明代以前,歷朝大體上沿用秦始皇所創立的君主之下設宰相輔政的政治體制框架,只是相權的形式和職權的大小略有不同。明朝初年,也基本沿用漢唐舊制,直接承太祖像襲元朝舊制,在中央設三大府:中書省,下統六部,職掌行政事務;大都督府,統管軍事;御史臺,職掌監察事務。地方設行中書省,置平章政事,總管地方事務。但朱元璋對此很不滿意,他親自設計、制定了幾項重要的政治制度,對以往政治制度進行了大膽的變革和創新。
他首先從地方機構改革著手。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下令撤銷行中書省,設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分掌行政、司法、軍事權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統攝洪武刻本《皇明祖訓》,向中央負責。全國分為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廣西、四川、山東、廣東、河南、陝西、湖廣、山西十二個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增設雲南布政使司。
而朱元璋更為關心的是中央機構的改革。洪武十三年(1380),他藉口胡惟庸謀反,趁機宣佈撤銷中書省,不設丞相,提高六部職權,分掌天下事務,直接向皇帝彙報。“罷宰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之”。朱元璋惟恐後世子孫不理解自己的苦心,特意在《祖訓》中明文規定不許變亂舊章:“以後子孫做皇帝時,並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同時將掌管全國軍事的大都督府一分為五,改為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府,分領所屬都司衛所部隊,但無權調兵。
朱元璋進行上述變革和調整的根本目的是進一步強化君權,主要手法是分化、弱化大臣之權,他對地方行省、中書省和大都督所作的一系列變革莫不如是。朱元璋罷丞相,是對一千多年中央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不設丞相,六部直接將全國政務奏請皇帝裁決,實際上是皇帝兼行相權。皇帝不得不處理更多的政務,據說朱元璋每天要看200多份奏章,處理400多件政事,相當辛苦。由此,專制主義皇權到了朱元璋手中得到了空前的加強,他也成為歷史上最有權勢的皇帝之一。不過,如此高度集中的皇權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因為沒有相應的約束機制,明代中後期皇帝為所欲為,極度腐朽,甚至數十年不上朝。
設立特務組織。朱元璋生性雄猜,加強了對大臣的監視。開始時,他派遣一些檢校、僉事明騎馬武士俑等人暗中偵查大臣的舉動,也沒有逮捕和審訊的權力。當時最著名的特務是高見賢、夏煜、楊憲和凌說,專門刺探別人的陰事,“四人以伺察搏擊為事”,“專主察聽在京大小衙門官吏,不公不法及風聞之事,無不奏聞”。“惟此數人,譬如惡犬,則人怕”。朱元璋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讓大臣對自己和大明江山忠心無二,要他們知道恐懼,防止他們營私舞弊、結黨亂政。事無鉅細,家長裡短,都被朱元璋探知。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例子,可以看出當時的恐怖情景。錢宰被徵編《孟子節文》,罷朝回家做了一首詩:“四鼓鼕鼕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第二天上朝時,朱元璋告訴他昨天詩作得不錯,只是並沒有“嫌”他遲,不如改成“憂”字更好些。錢宰聽後大驚失色,嚇得直磕頭謝罪。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所以大臣們都提心吊膽,就連李善長、徐達這樣的功臣也人人自危。
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為了加強監視,特別設立了特務機構錦衣衛,成為他實行特務政治的重要手段,也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明代特務政治。錦衣衛隸屬於皇帝的親軍體系,長官為指揮使,下領官校。官為千戶、百戶,校為校尉力士,因穿橘紅色服裝,騎馬,故又稱“緹(tí)騎”。明初“緹騎”只有數百人,明中後期達到十幾萬人之眾。錦衣衛下設鎮撫司,有監獄和法庭錦衣衛木印,成為“詔獄”,直屬於皇帝,權力很大
《正說明朝十六帝讀書筆記》 第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