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部分 (第1/4頁)

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比例較大、增長較快,1995—1996年,非居民泰銖存款、企業短期美元借款、股票市場的國外投資等急劇增加。僅從對銀行的債務餘額看,1996年年底的701億美元債務中就有65�2%為短期債務。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所向披靡洗劫亞洲—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6)

資本的大量流入當然不是壞事,但如果沒有辦法鎖定這些資本,使之更長久地為這一地區的經濟增長服務,那問題就嚴重了。短期資本顯然更多的是投機資本。

在短期資本開始外流的情況下,泰國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此時,需要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但是,為了維持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為了防止外資流出和為了抑制資產價格泡沫,泰國中央銀行被迫繼續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不斷收緊銀根,持續提高利率。1996年,泰國利率達到13�25%,為當時亞洲國家和地區最高水平。

高利率政策使風雨飄搖的泰國經濟雪上加霜,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高利率政策催生了泰國金融危機。高利率政策進一步抑制了投資和消費,加劇了經濟衰退,造成了商業銀行的鉅額不良資產。高利率加大了企業債務負擔,迫使企業轉而向國際金融市場尋求低成本籌資,從而進一步擴大了對外負債規模。1997年泰國外債達到900億美元,相當於GDP的50%,其中,短期外債佔到了60%,僅1997年6月到1998年6月到期外債就高達450億美元。

回到上面說的美元的升值。當美國的利率上升,趨利資本就會換回美元,拋售當地貨幣。由於沒有需求,貨幣就要貶值,如果維持固定匯率,當地政府就要動用外匯儲備接盤,以維持匯率的穩定。這種博弈,就取決於一國外匯儲備的多少了。當耗盡了所有外匯儲備時,當地政府就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別國的幫助,一是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實行匯率自由浮動。此即前面提到的“三元悖論”在泰國的貨幣市場的表現。

泰國金融危機的爆發就是按上述貨幣經濟學原理操作的,結果是泰銖崩潰,匯率自由浮動,向IMF請求緊急援助。

在美國的金融霸權下,美國主導的IMF就會提出對美國有利的貸款要求,迫使外國接受,而這樣的要求,無一例外的就是美元的經濟殖民要求,比如徹底放棄資本管制,放棄銀行對外資的限制等等,這些要求本質上就是放棄“三元悖論”中的貨幣主權,從而徹底使他國貨幣成為美元的附屬貨幣,經濟成為美元的殖民經濟。

韓國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當時的韓國是世界第十一大經濟體,在美國的地緣戰略的需要下,美國至今在韓國保留了大量駐軍,韓國的發展被視為亞洲成長的象徵,而且韓國擁有2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在日本銀行決定不再延期對韓國的數百億貸款的威脅下,韓國向IMF提出了救援。為此,美國財政部和IMF的官員準備了550億美元的史上最大一筆緊急財務援助,但前提是承諾進行經濟改革。這些條件是極其苛刻的,以至於韓國老百姓變賣黃金首飾,支援國家拒絕接受援助。

結果是,1998年3月31日,扛不住的韓國政府決定向外資全面開放金融業,從4月1日起允許外資進入證券、銀行業,從7月起實行外匯市場自由化。這就是美國和IMF的救援真相——格林斯潘事後回憶,和幾年前救助墨西哥一樣,貸款“條件非常硬”。

印尼總統說,亞洲金融危機是美國主導的一次對新興國家實施的金融戰爭的陰謀。

2003年,泰國已經提前還完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120億美元貸款,但是為了償還這些錢主動讓泰銖貶值造成的損失還無法估量。泰國總理他信莊嚴地站在泰國國旗下,宣誓絕對不會再向這些國際銀行家們要一分“援助”,甚至鼓勵泰國企業拒絕償還他們欠這些銀行家的債務。結果3年後,泰國發生政變,他信被趕下臺…… 。 想看書來

所向披靡洗劫亞洲—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7)

以上就是在美元一貶一升過程中輸出的亞洲金融危機的全過程。美元刀不血刃便可使一個國家的財富頃刻消融,甚至發生政權更迭。以泰國貨幣貶值為導火索的亞洲金融危機給我們的教訓和啟示,已經有很多的觀點和論述,此處不再贅述。

因此,並不能說是索羅斯及其他金融大鱷的貨幣衝擊導演了這次亞洲金融危機,但是美國縱容了這些國際遊資的衝擊,或者說,正是美元的過度發行產生了大量投機資本,而美國利用了資本

《美元兌盧布匯率》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