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2部分 (第1/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黃膺是被人打死的?”林宥倫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心裡大為震驚。

黃膺在離開麗的電視臺之後,該行做了電影編劇,掀起殭屍片浪潮的那部《殭屍先生》就是出自他的筆下。《殭屍先生》走紅影壇,黃膺也該行做了導演,編導過同類題材的《茅山學堂》、《魔高一丈》等電影,人稱“鬼王”,也曾風光一時,可惜好景不長,隨著觀眾口味的提升,傳統的殭屍片漸漸沒落,沒想到黃膺最後竟淪落到借高利貸拍戲的慘境。

得知黃膺死亡的真相後,林宥倫心中亦感到戚然,儘管來到了這個時代,努力地想要改變一些東西,但總有一些人和事是他無法觸及無法改變的。

麥單雄找林宥倫本來是要商量其他的事,但見林宥倫此刻談姓不濃,便沒有開口說那事,只和林宥倫約好了改曰再敘。

林宥倫才回到家中,便又接到洪勁寶的電話,被告知了一個壞訊息。

長期在洪勁寶身邊擔任“橋王軍師”的金牌編劇黃丙耀,在德國旅遊的時候突發心臟病,雖然搶救及時暫時保住了一條命,但這種心臟病還需要二次手術,能不能挺過那一關還是個未知數。

洪勁寶的寶禾公司,現在就靠影片數量在勉力支撐,黃丙耀這一病,更加雪上加霜,他在電話裡流露出來的蕭索語氣,直叫林宥倫懷疑給自己打電話的這人還會是當年那個指點江山、左右時局的影壇大哥大嗎?

洪勁寶心灰意冷,林宥倫也只能在電話裡安慰了他兩句,掛掉電話,他一個人坐在書房裡思考這事。

香港優秀的編劇本來就不多,“二黃”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如今黃膺身死,黃丙耀重病,林宥倫心生感慨之餘,也想到了要將香港現有的編劇整合一下,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毫無組織。所有編劇結成一個組織,彼此之間相互有個照應,以免今後再出現像黃膺這樣死去好幾天才被人發現的慘事。

隨著香港電影這幾年大跨步的發展,本土電影業倒是趁此良機加快了正規化和組織化的步伐——香港影業協會、香港電影導演協會、香港演藝人協會、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協會相繼成立,卻獨獨缺少了電影編劇協會。

編劇協會一直沒有能成立,深究其原因,還是和編劇在香港電影圈裡的地位不高有很大的關係。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編劇的行業門檻不高。

在香港特色的影圈制度下,想做編劇很簡單,就是龍虎武師出身的曾志韋,當年都寫過好幾個賣座的劇本。正因為門檻不高,所以編劇在香港電影圈裡長期都不受重視,偏偏香港電影蓬勃興起的那些年,都是功夫片在大行其道,再厲害的編劇,也只能給那些功夫明星、武夫導演打工,人家出故事概念,編劇負責“度橋”撰寫劇本,而其中最出名的當屬程龍的“御用編劇”鄧晉生,洪金寶的“橋王軍師”黃丙耀。

香港的編劇大致分為兩個型別,最多的就是像是導演的智囊團,導演或是製片商想出一個點子,然後找一群編劇集體編故事撰劇本,另一類則被成為“開戲師傅”,這是屬於編劇中最頂尖的一小撮,他們享有幾乎和導演同等的權力,可以提出完整的故事構思,對一部電影具有“思想指導姓”的貢獻,這樣的人還有一個稱呼被叫做“金牌編劇”。

能做到“金牌編劇”的人,大都該行做了導演,這也造成香港編劇人才一直很匱乏。

林宥倫可以算作是很特殊的第三類編劇,同時也是最給編劇這一行長臉的人,正常的導演和編劇到了他這裡完全關係完全倒了過來。本來是編劇應該要無條件服從導演,可到了林宥倫手上,卻是導演必須得無條件按照劇本來拍。

當然林宥倫的情況非常特殊,特殊到香港開埠以來就只出了他這麼一位編劇,而且他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不光是因為編劇這個身份,所以林宥倫這些年雖然一直在有劇本面世,但大家都還是習慣將他看作電影製片人,甚至他武俠小說作者的身份都比編劇響亮,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編劇在人們眼中的地位真的很低。

編劇在行業中的地位和在人們心目中的影響,不是短時間靠著某一兩個人的成功就能改變的,但是編劇協會的籌建卻可以從現在就納入正規,特別是“二黃”的一死一病給了林宥倫很大的觸動,他決定親自挑頭來推動這件事。

成立編劇協會看起來簡單,林宥倫名聲、能力這些都不缺,本來應該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實際要去做的時候,林宥倫才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他投資拍的電影從來都是他自己在寫劇本,雖然他自己就是編劇,但真正認識的編劇卻沒有幾個

《醉枕香江無錯閱讀》 第15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