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十六章 他山之石資借鑑 (第1/2頁)

巡山校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幽寰宗四代掌門所創制“擒龍伏虎拳”,雖然神通之名和凡俗武技類似,但當中十八招式的名稱,卻並非風格接近“橫掃千軍”、“力劈山河”一類的粗俗名目,反而重又變得雅緻清幽起來。據說推根溯源,乃是四代掌門道途之中,涉獵山水,依次感悟的十八道意境圖畫。

歸無咎、莫清和二人之動作,同步發動,如鏡觀照,快慢處並無絲毫欠缺。

只見歸無咎左腳一提一放,右掌迴環平推,劃了半個圓圈之後直直送出,灑潤如雨的元光由無形化為有形,虛相凝成實相,顯化成巨大手掌斜斜擊出。

那一頭莫清和也是同樣的招式,二掌相對,立刻激發出劇烈的變動與震顫。不過和先前三場戰局不同,兩隻渾黃大手土崩瓦解之象只存在“巨手”的掌心正中,無限精微戊土之氣不斷湮滅,又不斷補充新生,維持著寸土必爭的格局。

而兩隻“巨手”的五指及掌身邊緣處,一切輪廓形貌非但完好無損,更似有幾分珠圓玉潤的意境滲透流露。不但如此,另有兩股氣勢凝如實質,環繞在這隻“巨手”邊緣數尺之間,伸縮不定。

論場面之爆裂壯觀,這一場相鬥雖號稱絕對的正面硬拼,但卻反而比前三場略微柔和了一些,針鋒相對只在一點,潛通物化處無所不在,內剛外柔,內實外虛,意境相攪,妙不可言。

洶湧壯烈的聲勢如潮水回落,歸無咎、莫清和二人同樣身姿端凝,連衣袖也並未有絲毫晃動。

平分秋色。

可是巫景純卻臉色微變,詫異之中又隱約現出憂色。

不妙!

原來這一式名為“半輪秋月”,已經是降龍伏虎拳的第四式。

前三式“十丈紅塵”、“松巢鶴野”、“流水桃花”,三呼吸之間,三次正面對碰的較量,莫清和“推鋒絕劍”之意境果然先聲奪人,佔得上風。

第一式,歸無咎退出三步;

第二式,歸無咎更是退出六步;

第三式,歸無咎一連退出九步。

“推鋒絕劍”乃是一種氣勢愈蓄愈足的道術,只要佔得先機,攻勢如層浪高疊,源源不絕。敵手即便將丹力提升到與我相當的境界,也不足以扳回劣勢。

按照前三式的勢頭,巫景純等人以神意估量,至多到了使出第十二式“香象渡河”時,莫清和的勢頭便能上升到頂點,歸無咎難逃落敗之結局。

可是第四式“半輪秋月”竟出乎預料的打了個平手,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歸無咎面色平淡,似乎並不以搬回劣勢自喜。

不必多說,前三式稍微吃虧之後,歸無咎自“元玉精斛”中虛丹丹力又多借用了幾分。

實則第一式“十丈紅塵”稍稍落於下風之後,歸無咎便估量著雙方差距,於第二式、第三式便稍微提振丹力。可是奇妙的是,優劣之形,非但未曾縮小,反而進一步拉大了。

到了第四式上,歸無咎一口氣將所增加之數又額外提升了一倍,這才終於搬回平局。

不過此時歸無咎心中振奮:大有所獲!

先前與楚丹青、呂鑑遠交手時,於劍法意境、實證經驗固然受益良多;但是那二人相加,給歸無咎的啟發之處,幾乎還不如莫清和這一道劍意法門的一半。

究其原因,固然是因為“推鋒絕劍”一術,為練氣駐形階段辰陽劍山八脈劍傳中壓箱底的絕旨;另有一重原因,是因為這門劍道意蘊和和歸無咎所磨練的神通根基---“空蘊念劍”大有道法相通、可資借鑑之處。

硬拼四式,歸無咎雖不知“推鋒絕劍”之名稱,但於這道法門的大致思路,已經能窺得一二。

所謂“推鋒絕劍”,本是直取中宮、有進無退的一點鋒芒,將無限決絕殺意凝於一點,形同破竹之勢。敵手若要抵擋,對於其功力之精純凝聚,可謂是一道不小的考驗。若精微處少有欠缺,即便雙方功行相差不大,也難免如錐刺絲縞,點破紗窗,逃不過一敗塗地的結局。

而正面過招,摒棄變化,正是將這一門道術威能發揮至最大的妙法。

但若是技止於此,此道術縱然高明,也稱不上是辰陽劍山形下之境的至高法門。

這門道術另有一重奧秘,劍意中心一點鋒芒之外,四周空空蕩蕩;而邊緣更遠處,卻又有一種無形無相的“大勢”壓迫過來,層層疊疊,看似不起眼,也不能對敵手造成任何直接損傷,但卻能和中心之處的鋒銳暗中關聯,互為犄角。

倘若遇到旗鼓相當的對手,能夠正面接住“推鋒”之銳,但即便場

《萬法無咎 txt全文免費閱讀》 第二十六章 他山之石資借鑑(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