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1 (第1/2頁)
滿座江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山匪。前些年那群賊子那叫一個猖狂,平民百姓都不敢獨自走在路上。”
在經過一個岔道口時,忽然見其中一條道路前方豎著一個標牌,其上寫著:前方道路施工,請繞路前行。
“咦,在修路啊。”趙貨郎疑惑一聲,和說書人一起踏上另外一條道,“這一條道不知道繞得遠不?”若是繞遠了,恐怕天黑之前會進不了縣城。
“我也不知。”
趙貨郎更疑惑了:“你之前不就是從滇陽來的嗎?”
說書人道:“來時沒從應平過。”
兩人行了沒多久,突然見腳下的官道變了樣,之前是崎嶇不平的爛泥地,現在整個變成了一條白色的路面,硬邦邦的,要說是青石板鋪的也不準確,表面平整光滑,彷彿從一快巨大的巖山上用刀劈作而成。
說書人坐在趙貨郎拉貨的馬車上,原以為會花半天的路途,只用了一個時辰不到,就看到了縣城。
“變化真大啊”趙貨郎像個剛進城的鄉巴佬,大張著嘴打量應平拔地而起的新修建築:“縣城外修這麼多房子,這是要新闢一個集市麼?”
特別是那座高十餘尺的高塔,也不知作何而用,矗立在圓形的集市中間。
“鐘樓!”說書人見多識廣,指著建築上刻的字道:“形同日晷,應當是計時所用。”
集市四周坐落著形狀相似的四個屋落,集市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一派欣欣向榮,彷彿那場可怕的災難並沒有降臨在應平地界上,比之武今不知好了多少倍。
兩人驚歎地圍著集市繞了一圈,很快來到休閒區,一群人圍在這兒,鬥蛐下棋,閒聊猜拳。
“你們圍作一堆在看什麼?”趙貨郎擠到人群中去。
一個儒生頭也沒回:“看每日要聞啊,今天的本地要聞倒是有趣。就是沐藺遊記沒有更新了,怪可惜的。”
說書人一目十行看完,指著要聞大吃一驚:“這個要聞什麼的?每日都有?”
儒生反道:“那要不然為何叫每日要聞,而不叫每月要聞呢?”
說書人又問:“這上面記錄的都是真實發生的?”
儒生被接連打斷,不耐煩道:“你是第一次才看嗎?”
說書人:“……”確實是第一次看,是他孤陋寡聞了。
說書人放低姿態:“在下是滇陽人,很久沒來應平了,多有冒昧還望海涵。”
儒生這才回頭看著他:“你是外縣來的?怪不得。”
儒生誇誇賣起每日要聞的好來,彷彿他是這要聞的主筆:“……官府辦的,聽說以後要專門成立一塊新聞社,陸長隨為主編,還得招人,對新聞敏感的,還要派到外縣去採訪,到時候我們不僅有本地要聞,還有外地要聞了。”
“這才是真正的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啊。”
說書人心頭火熱,這分明是他每天要乾的,不同點在於要聞是紙質的,而他在茶館拿一柄摺扇,全憑一張巧嘴。
還有那採訪,怎麼採訪?
這些疑問一旦滋生出來,猶如一塊石頭落在他心口,不上不下。
趙貨郎興致盎然看完,拉著他離開人群;“先去縣城裡找吃的吧。”
集市顯然是剛剛落成,聽說後面要以生活廣場為中心向四周擴建,趙貨郎可以想象,若是店主入住,商鋪都開門迎客,定是一片車水馬龍之貌。
而老的應平縣城裡倒沒有多大變化,只是已經開始張燈結綵,準備著即將到來的中秋佳節,也不知武今何時能恢復這樣的生機。
趙貨郎很快順著記憶找到南街巷,隨便在一家攤前落座。
“店家,來兩碗餛飩,再加兩碟肉。”
說書人細嚼慢嚥,趙貨郎很快吃完,他把嘴巴一抹:“你慢慢吃,我去轉一圈。”
說書人吃完之前,趙貨郎正好回來,他神神秘秘對說書人一笑:“兄臺,你猜我剛才遇到誰了?”
說書人好奇:“應平縣令?”
“應平縣令哪有那麼好遇到的。”趙貨郎擺了擺手:“我遇到我一個同鄉了,去年發大水,他逃難出來,一直未歸,我便以為他們一家遭了難,沒想到是去年定在了應平。他在這邊不僅開了荒,得了地,還結了一門親事。你說這人的一生起起伏伏沒個定論的,是不是很奇妙。”
趙貨郎與他絮絮叨叨說著打聽來的事,他不愧是個行商多年的貨郎,應平這一年來發生的事打聽了個七七八八。
“應平的新縣令是個探花郎……”
《我在古代當策劃百度網盤》 分卷閱讀141(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