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2部分 (第1/4頁)

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頡利可汗也覺得交戰不如和親,便帶兵撤離已佔領的雁門。至此,雙方戰火暫時停息。

然而,事過不足一年,頡利可汗又親率將士圍困馬邑城,戰鬥十分激烈,每天交戰十餘回合,一時難分勝負。當唐朝援軍到達松子嶺時,頡利可汗大為吃驚,為了找條後路,便提出與唐和親李淵回答說:“釋馬邑之圍,乃可議婚。”頡利可汗同意撤兵,但義成公主堅決反對,要求繼續圍攻,把唐朝將士困死在馬邑城,頡利可汗只好把善於製造攻城器械的高開道召來,連夜攻打。頡利可汗雖然攻下了馬邑城,但並沒有長期佔領,而是以此作為再次向唐求婚的資本,唐權宜答應和親後,頡利可汗便將馬邑歸還於唐。

頡利可汗之所以一再攻唐,這是因為:第一,義成公主及公主弟楊善經的一再勸說煽動;第二,頡利可汗勢大野心也大;第三,李淵建唐在突厥人心目中不是正統。李世民就十分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直到貞觀四年(630年)正月他還說:“天下未一,人或當思隋。”

貞觀四年(630年),唐出兵偷襲突厥成功,堅持復國的義成公主被李靖所指揮的蘇定方所殺,頡利可汗被俘送到京師長安。從此東突厥滅亡,這彷彿就是多年前北周千金公主遭遇的一個輪迴,讓人感嘆一個和親公主的悲慘與痛苦。

雁門之圍解了之後,楊廣與十月初三回到東都洛陽。經過這事之後,東突厥與中原大隋王朝的敵對關係公開化了,並開始沒有顧忌的入境掠奪重新成為了大隋北方邊境的大患。為防備突厥的掠奪,楊廣下詔任命能征慣戰的名將王仁恭官復原職,領馬邑太守。他一到任就遇到了始畢可汗親自帶領幾萬鐵騎入侵馬邑。

同時突厥的二特勤奉始畢可汗之命向南縱深入寇。面對如此情形,身為馬邑太守的他從郡兵中選出精銳,主動出擊,大破突厥並斬殺了突厥的二特勤。而後不甘失敗的突厥再次入寇定襄郡,再次被王仁恭打敗,丟棄六畜而歸。從這裡就能看出,東突厥雖然開始崛起但是依然沒有與隋爭鋒的實力,這也是始畢可汗不敢大規模的入侵的原因。為加強北方邊境,楊廣再次下詔李淵統領太原本部人馬,和王仁恭一起北備胡人。(未完待續。。)

第八十五章 河南瓦崗

楊廣南巡,帶走了大隋在中原的大部分精銳軍隊,使得中原統治處於一種比較空虛的狀態,這使得依然在掙扎的農民起義得到了喘氣並發展壯大,同時也讓有野心的貴族階級看到了反隋的希望以及有了反隋的勇氣。

雖然隋朝的農民在大業七年的時候就開始了並且聲勢浩大,但是在楊廣軍隊的強力鎮壓下依然沒有成勢的可能。直到楊廣的第三次南巡,在隋軍的強力鎮壓下只能掙扎保命的農民起義的春天似乎來了,他們在這時開始發展壯大。在後來,北方農民起義匯成了兩支強大隊伍:一支是河南的瓦崗軍,一支是河北的竇建德軍。這兩支隊伍加上江淮地區的杜伏威軍成為隋末農民反隋的強大三主力。其中由貴族領導的瓦崗軍是三支隊伍中最為強大的,它甚至一度問鼎中原。

曾任東郡法曹的翟讓,犯法當斬,獄吏黃君漢知道他武功高強,認為他“可救生民之命”,便不顧個人安危,私自釋放了他。大業七年(611),逃命到瓦崗的翟讓與同郡人徐世勣(即李勣)、單雄信起兵於瓦崗(河南安陽),這也是瓦崗軍的名稱來由。參加起義的有故縣吏邴元真、善於占卜的賈雄和翟讓的兄長翟弘等。翟讓以賈雄為軍師,邴元真為書記,徐世績、單雄信為領兵將校,所部多齊、濟間漁獵手。瓦崗軍初期活動於東郡一帶,瓦崗軍初期活動於東郡一帶,翟讓後來聽從徐世績的建議,分兵西上,進入大運河所經的鄭、宋邊界,阻截往來的公私船舶,資給豐足,歸附者日眾。起義隊伍很快發展到萬餘人。但是不知道是隋軍鎮壓的厲害還是作為首領的翟讓沒有多大野心與能力,起義後的瓦崗軍直到大約十二年(616)的時候還是像隋末大部分的農民義軍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都是為了活命聚在一起的“土匪”隊伍。但是在大業十二年的十月,他的加入改變了瓦崗,改變了天下。他就是參加過大業九年楊玄感叛亂的大貴族李密。

楊玄感兵變失敗後,在衙役手中逃脫的李密與王仲伯先投奔逃到平原(山東平原)一帶的義軍首領郝孝德處,但郝孝德卻不以禮相待,於是李密又投另一義軍首領知世郎王薄,王薄對其也不重用。是年,山東鬧饑荒。李密二人淪落到削樹皮用來充飢。

不久,王仲伯離開李密偷偷回至天水,李密則逃到淮陽(河南淮陽),住在村中,改姓名劉智遠,當起了私塾先生。

《暴君的偽白蓮》 第4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