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3章 朝會風波(三) (第1/2頁)

海之盡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彈劾風波過後,李二就開始封賞有功之臣,就連李路手下的狄青,李大同,李松益,李冉這些人都弄到了爵位,一番熱熱鬧鬧的封賞過後,李二開始詢問突厥俘虜如何處置。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朝臣之間已經有過溝通,大部分朝臣都說:“突厥侵擾唐朝很久了,今天才喪國,他們並非慕義而自動來歸附的,應該編入降俘籍,安置在兗、豫的空曠處,讓他們學習耕田織布。百萬突厥人,可化為庶民。這樣咱們大唐增加了人口,而漠北就空而無患了。”

但也有不同的聲音,比如魏黑子就說,應該讓這些人滾回到河套以北去,原因是老魏認為突厥小弱時馴服,強盛了就叛變。他說:“秦漢以銳師猛將攻取黃河以南之地設立郡縣,是不想讓他們(匈奴)靠近中原。陛下您為什麼讓他們(突厥)居於黃河之南?況且現在突厥有這麼多人,再過幾年,繁衍近倍,又靠近京畿,是心腹之患。”

李路聽了不由得為魏黑子點個贊,這些蠻子就跟狼一樣,喂不熟,把他們趕回漠北和薛延陀廝殺,能有效地削弱薛延陀這個有可能成為大唐新的心腹之患的實力,自己也能從中獲利。至於大多數人主張的內遷突厥人,李路認為想法很好,但是他們沒考慮到投降的突厥人足足有一百多萬,把這麼多突厥人想弄到內地會受到多方面條件的制約:一是路途遙遠,突厥人遷到內地必然會增加沿途官府和民眾的負擔;二是長途跋涉到達內地非常艱辛,必然會引起突厥人的不滿;三是突厥人作為遊牧民族突然定居下來,會存在著水土不服和無法適應定居生活等問題;四是突厥人定居內地將來必然會與漢人爭奪資源,引起糾紛。由此可見,且不說將突厥遷到西南內地和江南內地很難實現,就是把他們遷到兗豫內地也會出現很多麻煩,給漢人和突厥都會帶來諸多勞擾。

魏徵,還有主張遷移突厥至內地的于志寧說完之後,那位不甘寂寞的溫彥博立刻跳出來說道“把突厥人遷移到兗、豫之間,就違揹他們突厥人的本『性』,這不是讓他們生存下去啊。請陛下依照漢光武帝舊事,安置投降的突厥人在邊塞,保全他們的部落,順應其風俗習慣,以充實空虛之地,讓為我們遮擋薛延陀南下,這才是上策。”

李路一聽這可不行,歷史上李二就是聽了溫彥博的話,結果怎麼樣?僅僅過了十年,就在貞觀十三年,頡利的侄子,突利的弟弟,阿史那結社率竟然陰謀暗殺李兒,鬧出了很大的『亂』子。那時候李二不得不苦澀的對身邊大臣感嘆“中國,根幹也;四夷,枝葉也;割根幹以奉枝葉,木安得滋榮!朕不用魏徵言,幾致狼狽。”,

李二後悔當初沒聽魏徵的話,現在弄得自己差一點狼狽不堪,但這時候說什麼也悔之晚矣了。就算他想找個出氣筒都找不到,因為出了餿主意的溫彥博在貞觀十一年就掛掉了。

李路剛想出來反駁溫彥博的謬論,沒想到有人比他還快,竟然是千古明鏡,諍臣第一人的魏徵同志。

只見魏徵怒氣衝衝的說:“突厥世為寇盜,是咱們漢人百姓的世仇;這好不容易滅掉了他們,陛下大仁大德,不忍盡殺,老臣看可以把他們全部趕回漠北,不能把他們留在河套以南的中原大地。何況這些蠻夷畏威而不懷德,晉初那些胡人雜居中原,郭欽、江統,皆勸晉武帝把他們驅出塞外以絕後患,可晉武帝不從。過了二十年,伊、洛之間,竟然成了蠻夷之人的氈帳之地,這教訓還不深刻嘛?”

聽了老魏的話,李路不由撇了下嘴,魏黑子雖然見識可以,但給出的辦法也差強人意。竟然想著把不是漢族的人遷出塞外趕回老家就算完事不管了?這跟縱虎歸山有什麼區別?溫彥博那是養虎為患韓,你這是縱虎歸山,格調也就強了那麼一丟丟。

溫彥博立刻反駁說“魏徵說的不對,天子對於四夷,就像天地養育萬物一樣愛護保養。現突厥破滅,其人民來歸順,我們不加哀憐而棄之不顧,失去天覆地載的大義,而有阻隘四夷的惡嫌。我建議讓他們居(黃)河之南,是讓他們處死地而復生,國雖亡而人存。他們將會世代感德,怎麼會叛呢?”

“讓朕想想”溫彥博一句大義把李二『逼』到了懸崖上,就在此時大殿上響起了一個清脆的少年音,“陛下,不用想,溫老國公此言大謬,他這是老糊塗了,若是您聽了他的計策,不出十年,突厥人必反!”

“你”溫彥博紅了眼,他一瞧,原來是李路這個小崽子,忍不住跳出來了,還說自己老糊塗了,氣死老夫了。

“怎的?本王說錯了還是怎的?”李路瞟了一眼溫彥博,“你聽聽你自己說的話,是一個戰勝者該有的態

《重生大唐天可汗》 第43章 朝會風波(三)(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