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92章 歷史性的變革——雙馬鐙(二) (第1/1頁)

煮茶喝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蔣乾欣喜地從馬背上翻下,看向冉閔,問道: “陛下,您是怎樣發現雙馬鐙的?” 冉閔笑了笑,並未回答蔣乾的問題,而是來到火爐旁邊,坐於胡床之上,從一旁的小桌上端起一碗酒,仰起頭來,一飲而盡。 打造馬鐙,連續揮動鐵錘一上午,也是將冉閔累得夠嗆。 “來,坐下來喝一碗!” 冉閔將酒水斟滿,遞於蔣乾。 蔣乾心中好奇,又見冉閔故作神秘的樣子,於是也來到火爐邊,拿起一張胡床,接過冉閔手中的酒水,仰起頭來,一乾而盡。 冉閔整理了一下思路,於是慢慢說道: “你一定聽說過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的故事吧! 當年吳越兩國大戰,吳王夫差擊敗越王勾踐,於是便讓勾踐作為他的馬伕。 每當吳王夫差上馬之時,勾踐便屈身跪地,夫差踩在勾踐的背上,而後上馬。 每當吳王夫差下馬之時,勾踐又再次屈身跪地,夫差踩在勾踐的背上,而後下馬。 越王勾踐其實就是最早的馬鐙。” 蔣乾點了點頭,說道:“後來在漢朝之時,人們為了方便上下馬,便在馬鞍的一側繫了一塊布條。 如此,人們便可以踩著布條上下馬了。 再後來,到了晉朝之時,人們又覺得布條過於柔軟,每次踩布條之時很不方便,於是製造出了木製或是鐵製或是銅製的馬鐙。 如此,人們上下馬之時,左腳踩在馬鐙之上,便可方便上下馬。” 冉閔點頭,卻是嘆道:“你說得不錯,不過可惜這些門閥世家只是將馬鐙當作一種工具,便於上下馬,利用出行而已,卻忽視了它最大的戰略意義。” 蔣乾見冉閔終於回到了正題之上,於是心生疑惑地問道: “陛下,馬鐙有何戰略意義?” 冉閔道:“騎兵在作戰時,由於戰馬飛奔或是騰躍,將士們雙腳懸空,無處可依,猶如空中樓閣,隨時都有掉下來的可能。 有了馬鐙之後,將士們便可以雙腳踩在馬鐙之上,猶如站在地面之上,再也不用怕會掉下馬來。 如此,便可有效地保護將士們的安全,這是馬鐙的作用之一。 第二,騎兵在奔跑之時,由於雙腳懸空,無處借力,所以只好用雙腿夾緊馬身,雙手緊緊地抓住馬鬃。 但是,如果我們有了雙馬鐙,將士們在騎行之時,雙腳踩在馬鐙之上,如此便可以解放了雙手。 將士們便可手持長矛或是弓箭,與敵作戰,大大提高將士們的馬上戰鬥能力。 這是馬鐙的第二個作用。 第三,以前將士們在騎行之時,雙臀坐於馬鞍之上,雙腳懸空。時間一長,將士們的屁股和胯部便磨得生疼。 但是,如果有了馬鐙,將士在騎行之時,雙腳可以用力踩住馬鐙,使身體懸空,臀部脫離馬鞍。 如此,將士們便不會感覺臀部和胯部傷痛,有利於長途行軍,這是馬鐙的第三個作用。 第四,有了馬鐙之後,將士們便可以根據戰馬奔騰時的起伏,及時調整身體的位置,做到人馬合一。 如此,既能減少戰馬的勞累,將士們也會覺得較為舒適、穩固和省力。 第五,有道是坐如鐘、站如松。不管是坐或站,腰是當家的器物。不管是我們射箭,還是持矛戰鬥,要想用力,腰部首先要發力。 沒有馬鐙時,我們坐在戰馬身上,射箭之時僅能使用雙臂之力。有了馬鐙以後,我們便可以雙腿踩著馬鐙,腰部便有了支撐。 如此便可猶如站在地面之上射箭,箭矢的射程會大大提高,增強將士們的戰鬥能力。 手持長矛或是彎刀作戰時,道理同樣。 第六,有了馬鐙之後,人馬合一,使以前許多複雜的動作變得簡單了許多。 將士們可以利用雙腳來控制平衡,在馬背上完成衝、刺、劈、砍等高難度的動作,大大提升騎兵的戰鬥力。 以前在戰馬背上不可能完成的動作,如今便猶如站在地面之上,可以輕鬆地完成。 如此,既能提高了將士們的戰鬥技能,也能提高了將士們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 你說,馬鐙的作用是大還是小?” 蔣乾聽完冉閔解釋之後,連連點頭,不禁嘆道:“真是沒想到一個小小的馬鐙,竟然會有如此重大的意義。” 冉閔聽後,笑了笑,說道:“何止是重大的意義,它簡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劃時代的意義?” 蔣乾望向冉閔,心中深深地不解,“什麼是劃時代?” 冉閔心中好笑,但不知如何解釋,他總不能說馬鐙不僅使中國將來的騎兵戰術變得更加完善,使得由以前的步兵集團作戰逐漸演變為騎兵集團作戰。 而且,馬鐙自引入西方之後,直接影響了歐洲中世紀騎士的產生,由此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戰鬥形態。 冉閔思前想後,於是說道: “先秦之時,雙方作戰,以車乘為主,車乘數量,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實力的強弱。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胡屠夫的態度變化反映了什麼現象》 第192章 歷史性的變革——雙馬鐙(二)(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