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何去何從 (第1/1頁)
煮茶喝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番人員清點,慕輿根帶領的1萬騎兵只剩下不到4000人,戰死多達6000餘人。 晉陽城一戰,慕容鮮卑騎兵戰死3000餘人; 慕容廣帶領1萬騎兵追擊冉閔,卻不想被冉閔伏擊,再次傷亡近4000人; 蒲子城中,大燕將士與匈奴兵發生衝突,死亡800餘人; 如今慕輿根帶兵追擊冉閔,再次傷亡6000餘人。 前後加起來,傷亡已多達1.4萬餘人,冉閔竟然還毫髮無損,逍遙在外。 如今僅靠剩餘的1.6萬名將士,只怕難以剿滅冉閔。 慕容評左思右想,決定按兵不動,等待拓跋什翼犍帶領的2萬拓跋騎兵到來,再作打算。 “陛下,我們下一步怎麼打算?” 眾人一邊吃著馬肉,劉寧一邊詢問道。 汾河河谷一戰,冉閔率領眾人打得慕容鮮卑狼狽逃竄,死傷無數,極大地提振了眾將士的信心。 同時,也樹立了冉閔的威望。 在劉寧和劉崇兄弟二人的心中,冉閔已不再是那個只管衝殺,而無謀略的冉閔。 如今的冉閔,可謂是勇猛與智慧並存的人物。 冉閔開啟地圖,細細觀察,沉思多時,這才嘆道: “我原本準備帶領大家穿越王屋山,到達高都(今山西省晉城市),而後翻越太行山,到達野王(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與蔣幹眾部匯合。 豈奈慕容廣帶領大軍佔據了汾河東岸,阻斷了我們前進的道路。這卻叫我一時沒有了主意。” 劉寧、劉崇兄弟二人聽罷,也是低下頭去,沉默不言。 實話說,劉寧、劉崇兄弟二人並不想見到蔣幹,因為蔣幹是一個徹頭徹腦的民族主義者。 當年冉閔戰敗被俘,蔣幹心生多疑,怕劉寧、劉崇兄弟二人起兵造反,投靠慕容氏,於是暗地裡準備除去二人。 劉寧、劉崇兄弟二人得到訊息後,於是帶領3000匈奴將士連夜逃離鄴城,這才來到了晉陽城。 所以說,劉寧、劉崇兄弟二人對蔣幹並沒有什麼好感。 冉閔見劉寧、劉崇兄弟二人低頭不語,遂道:“你們二人有什麼好的主意?” 劉寧抬頭說道:“我有個從兄,名叫劉俊,與我們二人乃是一個祖父的孫子,如今駐紮在大寧堡(今山西省大寧縣)。 大寧堡處於兩道山谷十字交界之處,向東北通往蒲子(今山西省隰縣),向西北通往狐讘(今山西省永和縣),向東南通往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向南通往北屈(今山西省吉縣)。 此處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是我們一處落腳的好地方。 不如我去一趟大寧堡,看看他能否接納我們?” 劉崇聽罷,卻是搖頭說道:“唉,當年你我二人前往鄴城追隨陛下,大哥死活不肯答應。 於是我們二人悄悄帶領3000匈奴將士離去,如今我們還有什麼臉面再次見到大哥啊!” 劉崇口中所說得大哥,就是現駐守在大寧堡的劉俊。 冉閔聽罷,也是嘆道:“既然如此,就算了吧。莫要因為我再害得你們兄弟翻臉,恩斷義絕。” 劉寧聽罷,卻是搖頭道: “沒事的,大哥是一個懂事理的人。當年他拒絕我們追隨陛下,只是怕我們犧牲了自己的性命而已,並沒有其它的用意。” 冉閔沉思片刻,再次說道: “不!如今劉俊屈服於劉務桓之下,你怎知他心中到底在想什麼?你怎知他不會將我們擒住之後再送給劉務桓? 雖然當前我們處於困境之中,但並非處於絕境。 我曾經說過,你們兄弟二人,包括每一位匈奴將士,都是我的好兄弟。 我冉閔會將你們當作親兄弟一般看待,保護好你們每一個人的安全。 我們以後凡事都要三思而行,穩妥辦事,沒有十足的把握,切不可冒險,置自己於死地。” 說罷,冉閔離身而去。 劉寧和劉崇二人雖然相信大哥劉俊,但冉閔卻並不瞭解劉俊。 因而,他可不想將自己和眾位將士置於險境之中。 但是,劉寧為人極其固執,自己認定的事情不管他人怎麼說,都難以改變自己的想法。 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所以他為了報恩,誓死追隨冉閔,不離不棄。 冉閔不想在這件事情上與他繼續糾纏,以免爭得耳紅脖子粗,甚至傷了大家的感情。 所以乾脆離去,不再與他糾纏。 冉閔離去,劉崇勸哥哥劉寧道:“大哥,此事確實欠妥,你也不用著急,我們再慢慢商議。” 劉寧將碗中的酒一乾而盡,卻是沉默不語。 次日一早,冉閔還在迷糊之中,只見劉崇急匆匆地跑來,大聲地喊道: “陛下,不好了!” 冉閔猛然驚醒,連忙起身,一把抓過身邊的馬槊,問道:“怎麼了?” 劉崇急道:“我兄長不見了!” “唉!這個犟脾氣!” 冉閔不用猜,都知道劉寧到大寧堡去找劉俊了。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胡屠夫的態度變化反映了什麼現象》 第75章 何去何從(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