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百八十五章 斬首計劃 (第1/2頁)

東車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百八十五章 斬首計劃

他年我若為青帝,授與桃花一處開。----------唐.黃巢《題菊花》

話說玄德與兩位賢弟商議投奔袁紹的事情,可惜關羽、張飛雖然武藝絕倫,卻無法為玄德指出一條明路。玄德深深感慨,為何我得到了兩員世間猛將,卻無法獲得一位智謀之士相隨?時也!運也!命也!!

按下玄德深陷命運漩渦不表,另一邊扮演大珠商龍珠的陳龍,又動起了關張二將的腦筋。熟知三國曆史的陳龍明明白白知道,關張最終之死於非命,是和劉備有莫大的關係的。此時不救,更待何時?

關羽雖然驕傲,對劉備卻是忠心耿耿,甚至罔顧曹操的義重情深。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備稱漢中王之後,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入曹魏的佔領地區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將於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

此時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得志,可以用答應將江南封給孫權為條件讓他從背後出兵攻擊關羽。同時曹操動員徐晃、張遼等將,及袞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

水淹七軍之後,曹操約孫權夾擊關羽,起初孫權沒有馬上答應,相反是派使者去關羽那裡和親,迎娶關羽的女兒,關羽大怒,辱罵其使,孫權聞之,更加大怒,派呂蒙偷襲荊州。

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呂蒙白衣渡江,不費吹灰之力就次第攻陷荊州各郡。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認為很難與關羽抗衡,不過之後曹操先後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最終徐晃出戰擊敗了圍困樊城的關羽軍隊。此時關羽知悉後方生變,乃南撤,但水軍仍然控制漢水。

關羽軍隊的家屬多在江陵,得知江陵失陷於孫權,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關羽派廖化去上庸求援,劉封(劉備之養子),孟達二人不同意,十二月,城中糧盡,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義子關平前去相救,也被生擒,孫權見二人不肯投降,就將二人殺死,關羽死時僅五十八歲。

然而,陰謀論者卻從中看出端倪,斷定關羽是因為與劉備和諸葛亮的矛盾才死於非命,至少是見死不救。關羽一向只認劉備是老大,並不把諸葛亮放在眼裡,所以囂張跋扈,荊州是他一個人說了算。即使作為老大的劉備,恐怕也對關羽自己在荊州作死睜一眼閉一眼,任由其自生自滅。糜芳和劉封都是劉備至親,為何一個背叛關羽,一個見死不救,真是細思極恐。正史中,劉備哭過龐統之死,哭過法正之死,就是沒有哭過關羽之死,甚至沒有對關羽追封諡號,關羽的諡號壯繆侯,乃是後主劉禪追封的。關羽之死,死於與劉備的關係破裂!蜀國當時故意不設史官,也許就因為無法記載關羽之死的驚天真相!

後世更有學者認為,華容道生擒曹操是劉備唯一成功的機會,但由於諸葛亮、關羽另懷心思,曹操被放,三足鼎立形成。諸葛亮希望在三足鼎立中實現與哥哥諸葛瑾的聯吳抗曹,創立諸葛天下;關羽希望在三足鼎立中甩開心存異志的哥哥,與關平、廖化獨立打天下,匡復漢室;劉備也希望在三國鼎立中除掉威脅阿斗繼承權的關羽、關平和劉封,建立自家嫡傳天下。因此,關雲長在麥城表面上受到孫曹兩處夾擊,實則還有司馬氏、諸葛兄弟和劉備三方的暗中參與,五方缺少任何一方都難以扳倒強大的關公。

再說張飛之死,同樣有著劉備這個大哥的影子在後面。表面上,張飛死於範疆、張達之手,死於“暴而無恩,以短取敗”。實際上,張飛沒有特別鮮明的政治立場,“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既不像劉備早年喪父家貧,也不像關羽除滅豪強逃難,他結義、參軍純粹是出於“大丈夫應與國出力”的熱血與豪情。

有學者也已經指出,張飛給劉備鞍前馬後做了多年小弟,卻始終揹著劉備生死兄弟的包袱,殊不知隨著劉備的地位越來越高,事情已經變的越來越危險。

張飛的想法很簡單,以為自己的子孫會永遠甘居人下,永遠忠於劉姓;以為兄長劉備會永遠仁義守誓,永遠認自己這個異姓兄弟。實際上,“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異姓兄弟只適合同心協力打天下,不適合

《三國尋龍記筆趣閣》 第二百八十五章 斬首計劃(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