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 (第1/4頁)
獨來讀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風頭之勁,在香港無人可與周興盛比肩。
霍英冬自然也對周興盛做過一番瞭解,大致知道了周興盛的發家過程,極為佩服周興盛在金融市場的眼光。當然了,在這一點上,幾乎百分之百的香港人都是極為佩服的。他也知道了周興盛在內地的投資,而且具體情況比一般人要詳細得多,也一早就有了斷定周興盛是心向祖國的。
霍英冬不敢說周興盛的一顆心和他一樣紅,但可以肯定周興盛的心是向著炎黃一脈的。
而隨著周興盛的身份地位是越來越高漲,霍英冬也想過找周興盛來談一談,談談對祖國內地的想法,有必要的話也想著替周興盛和內地駐港代表牽線搭橋會晤一番。作為前輩,而且還是一個高風亮節的前輩,提攜後輩的想法是從來不會斷絕的,只會隨著歲月的漸漸老去而逐漸遞增。
所以,周興盛的到來,霍英冬驚訝過後也忍不住高興了起來,說道:“有心了!”
周興盛能親自上門拜訪他,而且還是在這個敏感時期,霍英冬立即就明白了過來,周興盛這是在表明自己的態度讓他看,潛意識就是一顆心和他一樣紅。
周興盛謙虛笑的笑了笑,連說不敢。
在霍英冬面前,他是不敢有絲毫的不敬,儘管霍英冬這個時候還沒有他的身家多。但霍英冬的能量卻是無與倫比的,需要的話,霍英冬一個電話調動的資金可以超過千億港幣,足足可以壓死他十次了。
有的時候,人的影響力真的不能用錢來衡量,不一定你錢多了就影響力廣,錢少了就沒有影響力。
香港有很多大亨、家族。但是很多大亨和家族卻沒有多少錢,只是名氣大而已。但若是以為這樣就真的可欺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憑藉著他們的影響力,有誰想要對付他們,只要發動關係,很多事情會被迎刃而解;而他們想要對付別人。也只是發動關係而已,在各方面施加影響,包括金錢上和政治上。
政治上不用說,人脈關係。
至於金錢上,這也好理解,找別人借唄,特別是銀行。
像李超人、鄭玉彤、霍英冬這些大亨。他們要是動用能夠動用的最大資金,保證比自己的身家要超過十倍以上。老友借,銀行借,政府借,關係發動起來,所有人都會毫不猶豫的借出,用李超人來說,在後世的時候。身家過千億,但是他調動的資金卻可以達到萬億以上,真正的富可敵國,足以撬動世界經濟。
1980年,船王包玉綱收購“九龍倉”的戰役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1980年,包玉綱達到了人生的最巔峰,旗下環球的船數達到200多艘。總噸位2000多萬噸,比美國和蘇聯國家船隊總噸位還要大,成為了世界船王。不過包玉綱並不滿足,而且眼光長遠。很快就實行了棄舟登陸的戰略,逐步把重心投入到房地產、酒店和交通運輸上面。當時,包玉綱看中了“九龍倉”。
九龍倉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也是香港最大的英資企業集團之一。
“怡和洋行”,說起這個名字,相信只要是箇中國人的都知道這家臭名昭著的英資企業,曾是清末以及民國時期侵華的主力!
1980年4月,包玉綱宣佈收購了“九龍倉”百分之三十的股票,當時怡和洋行屬下的另一個主力置地公司手中才有百分之二十的“九龍倉”股票,形勢明顯對怡和洋行不利。為了保住“九龍倉”,置地公司不惜調動大批資金,以100港元一股的高價收購“九龍倉”的股票,以此來把包玉綱給擠出去。
包玉綱一面要兼顧旗下環球,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流動資金來和置地公司大打價格戰。這個時候,誰都認為包玉綱會輸,但最後的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包玉綱竟然在三天內又調集了21億資金,一舉將手中“九龍倉”的股份增持到百分之四十九,徹底控制了“九龍倉”,導致置地公司損失慘重,元氣大傷,不得不敗退。
在港英政府的地盤上和置地公司對戰,包玉綱天時地利都不佔,但他佔據了人和。
人脈關係下,調集鉅額的資金就跟吃飯喝水一樣簡單,李超人這些富豪紛紛助戰。
換做是周興盛他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有這樣的人脈和影響力。他要是一面資金緊張,一面又要和怡和洋行這樣的巨頭對戰,短時間內籌集數十億港幣的資金,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或許,李超人、包船王、劉鑾熊這些人會因為他的賺錢能力而處理相助,但決計達不到包船王這等舉重若輕的程度。
所以到現在,不論是面對霍英冬也好
《重生香港做生意的小說》 第18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