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5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責為原則,避免機關龐大,冗員充塞,浪費人力、財力等現象。”'西北五省區編纂領導小組、中央檔案館:《陝甘寧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文獻卷(下)、中央黨史資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100頁。'

中共中央非常重視這個倡議。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給各根據地的工作指示申要求:“為進行長期鬥爭,準備將來反攻,必須普遍的實行‘精兵簡政’。敵後抗戰能否長期堅持的最重要條件,就是這些根據地居民是否能養活我們,能維持居民的抗日積極性,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民力財富一般的說已經很大減弱,因此:‘精兵簡政’,節省民力,是目前迫切的重要的任務。”

指示具體要求各根據地的黨、政和民眾團體的全部脫產人數應力求不超過甚至少於居民總數的3%。'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檔案選集》第13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64~265頁。'

在此之前,中共中央軍委己就根據地軍事建設中應當貫徹精兵主義向各根據地發出指示,軍委指出:“敵寇對我抗日根據地的殘酷‘掃蕩’,我軍人力、物力、財力及地區之消耗,使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敵我鬥爭,進入新的更激烈的階段。”“在這一新階段中,我之方針應當是熬時間的長期鬥爭,分散的游擊戰爭”。軍委認為:在前一段根據地建立時期,主要著眼於主力軍的擴大與鞏固是正確的,但在目前新的環境中,軍事建設的中心應放在地方軍及人民武裝的擴大與鞏固上;主力軍應採取適當的精兵主義,著重提高其政治軍事的質量,進行縮編和充實編制。主力軍與地方軍在山區根據地一般以二與一之比為原則;在平原根據地以一與一之比為原則;在特別困難的地區主力軍全部地方比。同時,大力加強不脫產的人民武裝,其數量應超過地方軍與主力軍的全部。'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檔案選集》第13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12~213頁。'

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指示下達後,敵後各根據地先後對黨政軍各部門進行了“精兵簡政”。

晉察冀邊區在1941至1942年間,由於日軍殘酷的“掃蕩”和“蠶食”,邊區的面積、人口急劇減少。1941年底,北嶽、平西、冀中3個基本區的人口已降至800餘萬人,其中鞏固區人口減少了一半多,只有近500萬人。當時邊區的主力部隊和脫產的黨政民幹部加起來,約佔根據地總人口的5%。

邊區人民1941年稅收負擔平均較1940年增長5%以上。在這種情況下,如不採取果斷措施,就會出現根據地民力、物力資源逐漸枯竭的現象,影響根據地在敵後的長期堅持和發展。因此,邊區從1942年初開始厲行“精兵簡政”。邊區八路軍本著精簡主力軍,加強地方軍,緊縮機關,充實連隊,加強地方性的原則,使主力軍精簡了5000餘人,地方軍由佔邊區武裝部隊總數的14。3%上升到20%,總兵力精簡了8。3%。邊區的黨政民脫產人員精簡了24%,減少8000餘人。但精簡後的邊區脫產人員總數仍超過中共中央關於占人口總數3%的比例。

1943年和1944年,晉察冀邊區又進行了第二和第三次大規模的“精兵簡政”。黨政民機關本著精簡上層,充實基層,裁撤重迭機構,加強一元化統一集中領導,加強第一線,特別是游擊區、邊緣區基層政權和組織獨立鬥爭能力等原則進行了大規模的精簡整頓。邊區政府的脫產人員由1942年的2000餘人減至500餘人,精簡了75%。邊區各級政權人員結構比例變為:邊區政府17。07%,專署14。33%,縣32。73%,區35。87%。克服了“頭重腳輕”的現象,大大充實了區、縣兩級基層政權。邊區的農、工、婦、青以及“文救”、“學聯”、“抗敵後援會”等群眾組織也統一歸併為邊區“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從而使邊區黨政民機關脫產人員的總數大幅度減少。晉察冀邊區的部隊在1943年12月再次進行精簡整編,將大團(3營12連制甲種團,編制名額2770人)一律改為小團,每個團轄5個步兵連、1個特務連和1個偵察連;撤銷第12軍分割槽,所屬部隊分別劃入第11和第13軍分割槽;撤銷冀中軍區領導機關(8月撤銷),其所屬5個軍分割槽直屬晉察冀軍區領導。此外,還撤銷了一些部隊。

1944年3月,晉察冀軍區奉中共中央命令,將部分部隊、學校等外調執行任務,結果邊區部隊總兵力減少了近40%,整個邊區各類脫產人員總數最終達到了不超過邊區總人口3%的目標。

《中國抗日戰爭史第四章答案》 第17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