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2月27日,蔣介石在昆明對中國遠征軍下達命令之要領:
1、敵為奪取緬甸,威脅中印國際路線,將企圖佔領仰光,並繼續向緬甸北部曼德勒進攻。
2、我以摧毀敵人企圖之目的,第5、第6兩軍應即全部入緬,協同英軍作戰。
3、關於入緬部隊之指揮系統及輸送程式暨集中位置,綜合規定如次:
(1)第5、第6兩軍暫歸杜聿明軍長統一指揮,杜軍長受胡敦總司令指揮。
(2)第5軍應不待第6軍輸送完畢,即開始輸送。
(3)第5軍之第200師,應於3月1日由現地開始輸送,急行入緬,在彬文那、東籲間地區,佔領陣地,掩護該軍主力之集中;第5軍主力應繼第200師之後續行入緬,集中於塔澤南北地區,準備協同英軍迎擊進攻之敵。
(4)第6軍應以第93師及劉支隊,任景棟方面之守備,以第49師任孟畔方面之守備,以暫編第55師為軍預備隊,控制於南桑附近地區,軍部及直屬部隊位置雷列姆附近。
4、中英兩軍之作戰地境,協定為恩冥村、敏烏里(敏建東南地區)、巴尼托特(彪關與明塔林之間)、密雅內特(勃固西北側)相連之線,線以東屬中國軍,曼德勒以南至東籲間之鐵路,應協定歸第5軍防守。
5、第66軍之新編第38師及憲兵第20團第1營在第5軍之後輸送入緬,任第5、第6兩軍後方聯絡線之維持。第66軍主力,即移駐保山附近,並準備入緬作戰。
蔣介石的命令,規定了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目的和作戰方針,但對英軍如何協同沒有規定,而且對英方意見十分遷就。第6軍僅暫編第55師未擔任壘固地區防守,其餘兩師均按英方意見配置。第5軍各師雖未分配於東枝、東籲、良禮彬各地,但己如英方之期望,規定該軍全部越過曼德勒以南,而且規定先頭師推進到彬文那、東籲地區。
3月1日,蔣介石由昆明飛赴臘戍,2日與來見的韋維爾會晤,3日主持召開高階軍事會議,對中國遠征軍的作戰作了如下指示:
1、英方韋維爾將軍以為敵軍不攻仰光,系因錫唐河渡河困難,我判斷敵軍遲遲不動之原因,在於調查我軍行動。
2、3月10日為敵軍之陸軍節,敵將企圖於10日前佔領仰光,故我軍之作戰指導,應視敵情變化策定如次:
(1)第5軍之集中尚未完成,敵即己佔領仰光時,我應視敵兵力之大小以決定我是否反攻。若敵兵力小,我可即行反攻;若敵在2師以內,我仍可反攻;若有3師,則我反攻不易,故第5軍主力仍應在後方集中。
(2)第5軍在集中期間,敵毫無行動,仍停滯於錫唐河兩岸時,則我應對勃固河左(東)岸之敵攻擊而殲滅之。
(3)第5軍主力業已集中,而敵對仰光進攻時,如敵兵力為1師,我應對其反攻。
(4)第5軍主力尚未集中,敵即進攻東籲時,第200師應固守東籲,一俟第5軍大部集中,即行反攻。
次日,蔣介石回國,令參謀團團長林蔚留駐臘戍,並續調該團參謀處長蕭毅肅率一部分人員到臘戍工作,指導中國遠征軍部隊,與英方協調作戰事宜。
正當中國遠征軍兼程挺進緬甸時,英軍卻於3月8日輕易放棄仰光。蔣介石於9日晚召見史迪威,嚴厲抨擊英國沒有與中國真正進行合作,指出:“英方作戰於撤退時,事前每多不通知在同一戰區內活動之友軍,更不歡迎我方參謀加入其總部中工作。例如最近在仰光,我方有一參謀在其總部工作,英方部隊何時撤退,彼竟一無所知。”'秦孝儀:《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2編,《作戰經過》(3),中央文物供應仕,1981年版,第225頁。' 他認為英方沒有在緬甸認真作戰的打算,不能與中國協調作戰,因而不同意再讓英方指揮中國軍隊。並向史迪威指出:“餘建議中英兩國軍隊皆由將軍指揮之,向例聯合軍隊,部隊較多之國家指揮較少者,今我國不願重提此議,惟主張由一第三國將領如將軍者為我聯合軍之指揮者……餘當電請羅斯福總統勸丘吉爾首相接受餘之建議。”'秦孝儀:《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2編,《作戰經過》(3),中央文物供應社,1981年版、第225頁。'
隨後,蔣介石就史迪威統率中英緬軍隊之事,電令在華盛頓的宋子文與羅斯福接洽,並轉丘吉爾。但羅斯福因有顧慮,並未向丘吉爾提出。
3月10~11日,蔣介石兩次
《中國抗日戰爭史第四章答案》 第18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