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部分 (第1/4頁)

笑傲網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瀚章的督署)探望;並賞其母人參八兩;以資調理(見《文安公之配李太夫人贈參養病諭旨》)。可是那八兩人參並沒有養好老太太的病;老太太於聖旨下達的當日就去世了。於是清帝再下一道諭旨:“內閣奉上諭: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湖廣總督李瀚章之母;秉性淑慎;教子義方;今以疾終;深堪軫惻;朝廷優禮大臣;推恩賢母;靈柩回籍時;著沿途地方官;妥為照料;到籍後;賜祭一罈;以昭恩眷。欽此!”(《文安公之配李太夫人飾終諭旨》)

在中國;這是沒有幾個老太太能夠得到的至高恩寵。

次年三月;載著李母靈柩的大船從漢口沿長江而下;一路上各地官員迎接送往不敢怠慢;中經巢湖、店埠河、全羊河水路運至磨店鄉;合葬夫墓。在磨店來說;無疑又是一次盛大的典禮。

這還沒完;在她去世二十多年以後;清廷還追封她為一品夫人,晉封為一品伯夫人,晉贈一品侯夫人。那時不僅是李瀚章、李鴻章;連他所有的兒子都已去世了;清廷還在唸記著她;可知她的身價在晚清歷代皇帝眼裡;都是不低的。

第4節 “讀書做官”變成了“招兵打仗”

李文安在京城刑部當官十八年;雖然只是個司局級(郎中)的幹部;由於他宅心純厚;克己奉公;無甚奢望;雖沒有什麼大紅大紫;但日子總算過得也還平穩。尤其是在京的最後幾年;好幾個兒子都來到北京;不是讀書就是當官;妻子李氏也來京城住過一段時間;家中自是一派喜氣洋洋。

二兒子李鴻章最出色;1847年考中進士;入了翰林;先為庶吉士;後為編修;父子倆同為進士;都成了京城官場上的人。大兒子李瀚章也考中了拔貢;步入仕途。那可是每十二年才舉行一次的省級選拔考試啊;每個府的府學只有兩個名額;每個州或縣學;才只有一個名額;在尖子裡拔尖子。李瀚章考中後分配到湖南當縣官;初到湖南時;湖廣總督裕泰一見就喚起了“第六感覺”:“他日繼吾位也;必李令也。”三兒李鶴章雖屢次鄉試不第;好歹也是個秀才了。四兒李蘊章、五兒李鳳章和六兒李昭慶都是國學生;都曾來京城讀書;李鳳章還當上了國史館的謄錄官。如此子弟兵雲集京城;李文安怎能不欣慰呢!

誰知好景不長;不幾年;“一聲霹靂震天響”;他們就一個個捲鋪蓋回安徽老家了。不僅沒有官做了;而且“讀書做官”一下子變成了“招兵買馬”、書生打仗了。這主要是南方的太平天國狂飈興起;席捲了半個中國;又從武漢順流而下;直搗江南和安徽的緣故。李氏兄弟面對老家安徽的省城安慶失守的嚴重局面;只好感嘆“生於末世運偏消”了。

據說安慶失陷的警報傳到京城時;李鴻章尚不知最新情報;正在海王村逛書攤。一個知情的同鄉人見了他劈頭就問:“你難道還不知咱們的省城已失陷了嗎?為什麼還在這兒閒逛?”李鴻章頓時感到時局嚴重了;連忙去找同是安徽籍的京官、時任工部左侍郎的呂賢基;慫恿他上書朝廷;建議立馬組織精兵強將趕赴前線;奪回江淮戰略要地;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大清北方的安全。

呂賢基認為說得不錯;就令他代為執筆;自己籤個名上報皇上即是;因為在此之前;李鴻章經常為之代筆。“文忠歸;翻檢書籍;審查時勢;慘淡經營;而得長篇”,寫完奏疏已經深夜;幸好他住的地方離呂賢基家不算遠;就趕緊差人送去;便於第二天早晨呂賢基上朝時呈遞上去。報告送走之後;李鴻章矇頭大睡;醒來時已是第二天中午。

他心裡惦記著昨天的事情;未見有訊息傳來;就直接驅車到呂賢基的家裡聽動靜。誰知剛跨進呂家的院門;只聽見裡面嚎啕哭聲一片;像是死了人一樣。他還沒反應過來;只見呂賢基從裡面跳了出來;朝著他大聲叫道:“都是你害的我!現在倒好;皇上派我回鄉督辦剿匪。你害我;我也要害你!我奏調帶你同行;當我的幫辦!”(見劉體智《異辭錄》)

不知李鴻章當時有沒有被他那陣勢嚇唬住;反正這回要放下書本去打仗是無疑了。不僅他本人要回鄉督帶練勇;半年多後;太平軍接連拿下了桐城、舒城;廬州(合肥)也危在旦夕;實行戒嚴;清廷再次震動;他的父親李文安也被派回去練勇協剿了。

其實,李家父子早就預感到局勢不妙;遲早要挺身而出的。因為那時清廷的八旗軍早已形同虛設;全不能打仗了。一旦有緊急情況;“文武以避賊為固然;士卒以逃死為長策”,而且;地方上多年不打仗了;軍隊又實在少得可憐;偌大一個廬州府(現合肥);守兵只有五十餘名;全省能夠動用的兵額;不過四

《李鴻章家族墓》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