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部分 (第1/4頁)

笑傲網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採取絕口不談的態度。

李鴻章熬不住這種沉默;就常去跟總理衙門大臣恭親王奕�通聲息。奕�就是當初幫助慈禧太后發動北京政變的、光緒皇帝的六叔;他是清王朝文武百官中;難得的一個洋務細胞非常活躍的一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他實際上充當了李鴻章的主心骨。由於他主張向西方學習;在保守派那裡還掙了一個“鬼子六”的雅號。李鴻章不斷地向“鬼子六”施加影響;極陳鐵路之利益;請求先試造清江至京城這一段;以便於南北轉輸。 可是“鬼子六”一臉苦澀;他有他的難處。雖說他是軍機大臣;又曾是慈禧的同盟;但政治這玩意兒是此一時彼一時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這個問題上是同盟;說明有共同的利益;但並不是在所有問題上都能一致。

慈禧對鐵路一直沒有概念;花費又屬巨大;是不會輕易點頭的。奕�也不願在朝廷裡樹敵過多;還指望李鴻章他們“自下而上”地“運動”呢。 那時候的中央也怪;真是屁大的事都要下面請示彙報;對下面實在也是管得太多;真也太難為了李鴻章和他的哥兒們。現在人們看李鴻章上的奏摺;黨政軍大事固然不少;實事求是地說;也有不少屬於雞毛蒜皮屁大的事。比如他要派幾個人跟外國教練學本事、他聘請的外國教練人品如何、他要辦個外語學校等等;都要打報告,所以要修一小段運煤的鐵路;自然也要打報告批准。不知那些督撫大員整天要泡在公文裡那麼多時間;於公於私何益?這麼一來;可害苦了後世文史工作者;後人就要花費極大的人力物力做整理工作:上海圖書館內的盛宣懷檔案就有十五萬件(號稱《盛檔》);安徽省翁飛他們編的《新編李鴻章全集》已經編到了三千萬字了;還是打不住。

這樣看來;那時候當個官還真的要有點科舉的功夫;否則怎麼應付得了那山海般的公牘? 可憐的李鴻章只好來個陽奉陰違;先在下面搞點小動作再說。於是先拿唐山的煤鐵礦區作為試點;修築一段運煤的鐵路;總共才十里路程。然而就這麼一點“毛毛雨”;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1878年;先由開平煤鐵礦務局總辦唐廷樞(唐紹儀家族的前輩;近代中國的第一代買辦;原英商怡和洋行的總買辦;後來被李鴻章“挖”來為清廷辦事)出面上奏;要求修築運煤鐵路;經費由礦務局自己籌集。這麼好的事;竟因清廷裡大臣反對;沒有修成。1880年;再次由唐廷樞出面“泡蘑菇”;提議從胥各莊到澗河口開一運煤河道;同時於唐山煤井至胥各莊修築一條連線河道的輕便鐵路。為了避免朝臣的非議;還特意宣告;這條鐵道不設火車機頭;而以驢馬拖載;這才好歹得到了恩准。 李鴻章當然不會滿足馬拉驢載的車皮在鐵路上緩緩滑行;他表面上在敷衍;暗中繼續做小動作;伺機得寸進尺。但無論如何;幾經斡旋;中國自己造的第一條鐵路終於在1881年6月9日開始動工興建了(以後此日就定為中國的鐵路節)。儘管這條鐵路總共才十里長;採用每米十五公斤的輕型鐵軌;使用由英國工程師金達設計、由中國工人制造的“龍號”蒸氣機車(火車頭);那是一臺才一人多高的小火車頭;但這畢竟是中國人的第一條鐵路和第一臺火車頭。

通車的那一天;李鴻章在眾幕僚的陪同下;登上了火車;並與大家合影留念。他神情嚴肅;沒有流露多少高興的樣子。他知道;前面還會有麻煩。果然;鐵路上一旦行駛了火車頭;流言蜚語又來了;說是“機車直駛;震動東陵;且噴出黑煙;有傷禾稼”。結果下令禁止使用火車頭;運煤車皮就再次被驢馬拖載代替。這大概是中國近代化程序中最大的笑話。直到1882年;不曉得搗了多少“漿糊”;才又恢復機車牽引。但是這僅僅是你們要運煤的破例;並不是說明從此就允許你們造鐵路了;中國修鐵路的阻力還多著呢! 李鴻章當年麾下的名將劉銘傳也是主張修鐵路的積極分子;1885年他已是臺灣第一任巡撫。他曾跑到北京;上了一道《請籌造鐵路折》;大談鐵路問題。他指出:“中國與外國通商以來;門戶洞開;藩籬盡撤;自古敵國外患未有如此多且強也自強之道;練兵、造器固宜次第舉行;然其機括;則在於急造鐵路。鐵路之利於漕務、賑務、商務、礦務、厘捐、旅行者;不可殫述。而於用兵一道;尤為急不可緩之圖。”他也主張先造清江至京城這段鐵路。

清廷大員一看即知;這是在重彈李鴻章六年前的老調;實際上這也確是李鴻章苦心策劃的“自下而上”的運動而已。想不到劉銘傳的這一奏摺在清廷大員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圍繞該不該修造鐵路的問題;洋務派和保守派再次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這場

《李鴻章家族墓》 第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