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頁)
古詩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定基本政策、深化農村改革,把改革與發展結合起來;努力增加對農村的投入;大力發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同時,發揮科學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推進農業綜合開發。田紀雲花費巨大的精力推進農業開發,提出”農業綜合開發,一是對現有的中低產田進行改造,提高產出率,二是開發利用新的農業資源“。1988年安排黃淮海平原、三江平原、松遼平原等11片地區為綜合開發區。1989年,又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寧夏、內蒙古、海南及黃河口三角洲等9片地區立項進行開發。這些專案,計劃4年內改造中低產田近400萬公頃,開墾宜農荒地67萬多公頃,營造農田防護林網5�33萬多公頃,治理草場10萬公頃。建成後,將新增糧食近1250萬噸,棉花近20萬噸,油料50多萬噸,糖料1200萬噸,肉類30萬噸。”七五計劃“期間建設的第一批商品糧基地縣,1987年和1988年糧食產量比建設前的2年增長近400萬噸,而且絕大部分是商品糧。
自1988年到1992年的5年間,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結構逐步調整。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4�9%,糧食生產擺脫了一度徘徊局面,連續4年獲得豐收。糧食儲備增加,增強了以豐補歉的能力。
關鍵時刻,無私無畏堅持改革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的國內、國際環境是嚴峻的。國內因為人所熟知的那場政治風波,導致了嚴重的政治、經濟損失,國際上受到抵制和制裁。蘇聯的解體、東歐國家的劇變,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在這種情況下,遭到批判和否定的”左“傾思想又出現某種程度的回潮,他們針對中國的改革發出種種質問,說什麼”政治上的自由化來源於經濟上的自由化,經濟上的自由化來源於農村的家庭承包“,”三資企業是和平演變的溫床,鄉鎮企業是不正之風的風源,農村承包制是集體經濟瓦解的根源“,企圖改變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一些重大決策,扭轉中國改革的大方向。田紀雲針鋒相對地反覆講這樣一個觀點,”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為堅持改革開放鼓與呼。
1989年10月,在討論為黨的十三屆五中全會起草的《*中央關於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時,田紀雲作了《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的發言。他說:”10年來,我們許多重大的戰略決策都是小平同志作的,也是向原來的中央常委彙報請示的,有些重要的措施都是集體研究的。當然由於各人具有的地位不一樣,因此責任大小不同。但是,現在回頭來看,不能說我們的基本政策,我們的重大措施好像都是出了什麼多大問題。我的觀點就是,成績大家都有一份,問題呢,也都有一定的責任,責任大小不同而已。所以,我覺得不能夠採取下屆否定上屆,你否定我,我否定你的做法。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群眾根本不信任你。現在在幹部思想上,在群眾心理上,有許多疑慮。對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認真對待。“1986年5月20日,田紀雲同志來到地處黃土高原的固原縣河川鄉上黃村,實地考察當地農民在黃土山上大面積種植的沙打旺生長情形。(新華社稿)對一些重大政策問題,田紀雲坦誠地談了自己的建議。他說:農村的承包絕不能動搖,8億農民如果穩不住,一夜之間就要發生大的問題。企業承包,要採取審時度勢、因勢利導的方針,在改革的實踐中逐步探索完善承包的辦法。關於財政承包問題,他說:”逐步地提高兩個比例,是完全對的。但是,用什麼辦法,是從地方現在碗裡的東西挖一塊給中央呢,還是從今後的增長部分中中央多拿呢,在今後新開闢的財源當中中央多拿呢?這是兩種思路,我主張後者。“關於鄉鎮企業和私營、個體企業問題,他說,”根本問題是如何加強管理問題,引導他們的資金向擴大再生產投入,限制個人的過度消費“;”鄉鎮企業垮下來,我們也就沒有了速度“;”不能把鄉鎮企業視為私人企業“;”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同時,允許適度地發展私營企業和個體經濟的方針還應當堅持,不要動搖“。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站在改革潮頭的田紀雲(6)
黨的十三屆五中全會,頂住了”左“傾錯誤觀點,明確宣佈農村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等一系列基本政策穩定不變。正由於這樣,才安定了農民的心,穩住了農業生產,從而穩住了經濟的全域性。此後,田紀雲把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雙層經營體制作為深化農村改革的重點,把發展商品經濟放在農村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把依靠科技進步作為振興農業的戰略
《轉折和讓步的區別》 第1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