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4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攪嗣攔��晌�攔�攣胖械暮潿�錄��攔�芡郴菇蛹�慫�恰V洩�粞���攔�肆糲隆按廈髂芨桑�蟣蠐欣瘛鋇撓∠螅�⑺鄧�鞘恰爸洩�娜儆�薄H葶忍岢霾�閹�欠直鳶才旁諉攔�矯竇彝ブ猩�睢C攔�慕淌Α⒁繳�⑸鶚棵欠追裝閻洩�淄�斕階約杭抑校�扛黽彝ザ雜淄�脊鼗潮鋼粒���翹峁┙蝦玫某宰√跫��匭乃�塹難�昂蛻�睢K�淺晌�形魑幕�渙韉那帕骸�

但是,清政府派往美國監督留學的官員陳蘭彬等,以留學生學運動、學跳舞,不穿長袍馬褂而穿西服,不行跪拜禮而行握手禮,甚至於有的學生剪了辮子等,認為“他們縱能學成歸國,非特無益於國家,亦且有害於社會”,向清廷建議將留美學生撤回。總理衙門大臣奕雖是要求實行新政的人,他對留學生違背“祖訓”卻接受不了,便奏請於光緒七年(1881年)五月,“將出洋學生一律調回”。留美學生自同治十一年(1872年)首批出洋,至光緒七年(1881年)撤回,最長者達9年。出國時的12~16歲的少年,歸來時已是20多歲的青年。他們在美國雖未完成計劃的學業,但都受到西方的教育。這些留學歸國的青年,後來逐步成為中國政界、軍界、學界、工商界等方面的知名人物和科技骨幹,為中國近代建設做出了貢獻。據不完全統計:從事行政和外交者24人,其中成為領事、代辦者12人,外交次長、公使2人,成為總長者1人,內閣總理1人;加入海軍者20人,其中成為海軍將領者14人;從事教育者5人,其中成為大學校長者2人;從事實業者30人,其中成為工礦負責人者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等。

(五)洋務求強。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在上海、南京、福州相繼辦起了近代軍工廠,多聘請洋員充當技術指導。這就是所謂的“洋務運動”,它包括舉辦新式軍用工業,編練新式軍隊,加強國防建設等,其宗旨是“求強”與“求富”。奕強調學習“西學”,製造“西器”。他認為,“採西學”、“制洋器”早在清初康熙大帝時就進行過了,如今再搞是發揚光大祖制和傳統。

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安慶軍械所辦成,並很快仿製出一批洋槍洋炮。曾國藩集合起湘軍軍官、幕僚試看演射。後膛槍、開花炮的威力、射程、射速、準確度、殺傷力比起鳥槍、抬槍和土炮的確強多了。湘軍和幕僚拍手稱讚,曾國藩興奮不已。

海軍建設,主要還是向外國購艦。19世紀70年代,由李鴻章主持向英國購買的軍艦有“龍驤”、“虎威”、“飛霆”、“策電”、“鎮東”、“鎮西”、“鎮南”、“鎮北”等炮艇。19世紀80年代,德國的軍火和造船工業有了突出的發展,李鴻章轉向德國訂購戰艦。

同治三年,清政府才開辦大型兵工廠,計有江南製造局、金陵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西安機器局等20餘個。而規模大、有典型性的為江南、金陵、福州、天津、漢陽等幾個兵工廠。

江南製造總局。是曾國藩與李鴻章共同創辦的一個規模最大的軍事工業。同治四年(1865年),李鴻章委託海關道員丁日昌買下設立在虹口的美商旗記鐵工廠,把上海、蘇州兩個洋炮局搬至上海,成立了大型軍事工業製造局。同治六年,曾國藩主張在該廠製造輪船,又在上海海關撥出兩成關稅,為造船經費之用。此後,工廠逐年擴充,計有洋槍廠、洋炮廠、炮彈廠、火藥廠、輪船廠、鍊鋼廠、子彈廠、水雷廠,並設有學校和翻譯館,其規模較為宏大。同治七年,造船廠造出了第一艘輪船,取名“惠吉”,至中法戰爭前共製出15艘軍艦,最大者為2800噸,小者只有數百噸。

同治帝載淳(7)

金陵製造局。是同治四年(1865年)李鴻章任兩江總督時把馬格里主持的蘇州洋炮局遷到南京雨花臺,並加以擴充,更名為金陵製造局,主要製造大炮和彈藥。到光緒初年,該廠計有三個機器廠,還有火藥、火箭、水雷等工廠,規模也很大。

福州船政局。設於同治五年(1866年),是閩浙總督左宗棠創設的造船廠。該廠所聘洋員分別任監督和副監督。該廠由鍊鋼廠、船廠和學堂三部分組成。工廠尚未建成,左宗棠便調往西北鎮壓回民起義,該局由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楨接辦。同治八年(1869年),該局造出第一艘輪船,取名“萬年青”,到同治十三年(1874),共造出輪船15艘。此後外籍工匠全部撤走,由船政學堂的畢業生接管技術工作。到甲午戰前,又造輪船20艘。中法戰爭前製造的輪船質量較差,全為木殼船,直到光緒十年(1

《清朝清宮表》 第2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