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費到北京、河北、新疆考察,彙集資料,編為書籍。

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可說者很多,許多文學藝術作品對此加以渲染,演繹出不少曲折動人的故事。同時,乾隆是一代有為之君,將康乾盛世推向頂峰,但各種矛盾也不斷積聚,盛世的外衣下面卻潛伏危機。

盛世下的危機

前幾年,海外某大學的一位歷史系主任、著名清史教授計劃同筆者合作一個《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康乾盛世”》的課題,如果批准,可以拿到一筆可觀的課題費,但要得到一個基金會的評審委員會透過。後來這位教授告訴我:課題沒有被透過。因為基金會成員主要是西方學者,他們認為中國的康熙—乾隆時代,不是黃金時代,而是專制黑暗時代。這件事情對我的觸動是:人們在用兩隻眼睛看乾隆。

乾隆皇帝弘曆在位60年,做的事情太多,光記載他言行的《清高宗實錄》就達1500卷,據筆者統計,共有13580136字,還未計標點符號。乾隆皇帝所做出的主要功績歸納起來,有八件事:

第一件是編修文化典籍。北京內城南面東為“崇文門”,標榜皇帝“崇文”。明清28位皇帝,真正稱得上“崇文”的,只有兩位,就是康熙和乾隆。康熙前面已經敘述,是一位學習型皇帝,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皇帝,乾隆則是一位文化型皇帝。乾隆在文治方面做的事情很多,主要有:

(1)主持纂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第一份告成,共收書3461種、79309卷。隨後繼續進行,到五十二年(1787年)六月,又告成6份,已歷時15年。後再查核、校誤和補遺,直到五十八年(1793年)才告結束,參與者前後4186人,時間長達20年。乾隆編纂《四庫全書》,是對中國文化的一大貢獻:其一,儲存珍貴遺產。集中全國的力量,對各地圖書典籍進行了一次全面系統地清理,選擇重要的刻本、抄本,繕錄採入《四庫全書》,使大量書籍雖經天災人禍而被儲存下來。其二,方便學人利用。北到關外,南到江浙,禁城之內,皇家御苑,士林學子,閱覽抄錄,嘉惠讀者。其三,有利文化傳承。1983年將文淵閣本《四庫全書》影印出版,化身千百,流傳世界。其四,便於分類檢索。“以類求書,因書治學”。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再分44類,又分66目,條理井然,易於查檢。但是,乾隆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也刪了不少書、改了不少書、禁了不少書、毀了不少書。有人據《辦理四庫全書檔案》、《禁書總目》等資料統計,毀書約3000餘種、六七萬部。可見,乾隆編纂《四庫全書》的負面影響同樣不可忽視。總之,要給予客觀的、公正的評價。

乾隆佛裝像(2)編修《滿文大藏經》。乾隆命將漢文、蒙古文《大藏經》譯成滿文,由章嘉呼圖克圖總其事,“每得一卷,即行進呈,以候裁定”。後用朱文刻印的《滿文大藏經》,是一項巨大的文化工程。又刻印《大藏經》(也稱“龍藏”)。

乾隆帝弘曆(7)

(3)整理《無圈點老檔》。《無圈點老檔》(又稱《滿文老檔》、《老滿文原檔》、《舊滿洲檔》)是以無圈點老滿文為主書寫的,現存最為原始、系統、詳盡、珍貴的清太祖、太宗時期編年體史料長編。該檔形成於清入關前,到乾隆中期已經百餘年,以老滿文書寫,文字難以辨識,紙張年久糟舊,字跡漫漶不清。乾隆命對《無圈點老檔》進行整理,用無圈點老滿文和加圈點新滿文分別重抄——先抄出草本各一部,再抄出正本存內閣各一部,另抄出副本存瀋陽崇謨閣各一部,並抄出存上書房一部。總計共抄錄七份:《無圈點字檔》(草本)、《加圈點字檔》(草本),《無圈點字檔》(內閣本)、《加圈點字檔》(內閣本),《無圈點字檔》(崇謨閣本)、《加圈點字檔》(崇謨閣本),還有《加圈點字檔》(上書房本)。《無圈點老檔》原本40冊,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4)乾隆敕編《八旗通志》、《滿洲源流考》、《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滿文字、漢文字)等。

(5)《御製五體清文鑑》則是多民族文化的一個碩果。

(6)乾隆重視京師文化,體現在:一是編繪《京城全圖》;二是于敏中等奉敕撰《日下舊聞考》,共160卷,為北京歷史文獻集大成之作;三是編修《國朝宮史》,對宮廷的歷史、建築、文化、典制等做了載述。

第二件是維護、興建皇家園林。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護、維修、興建的皇家宮殿園林,如皇宮的寧壽宮及其花園、天壇祈年殿

《清朝清宮表》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