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4部分 (第1/4頁)

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思�⑹肚常�虜荒芰罱淌諑�狻�

王教授的問題看似簡單,實則尖銳,直通對炮戰歷史意義的歸納、總括。對此,我的謙遜絕對真誠,不敢將一孔之見強加於人。當然,我亦認為,當代人已經沒了當時人、當事人的種種侷限,理應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以更為冷靜、客觀的眼光和更為大度、公允的心態,來回首往事,去探尋真諦。其實,如果大家能夠拋開某種偏狹,應該坦承,那場戰爭中確有對雙方來說均屬積極的東西。這裡可借用盧梭的一句話:每一次重溫過去的歲月,聰慧理性的人們總會採擷到新鮮的價值。

問題一:炮戰於何時結束?

大凡戰鬥、戰役均有明確的開始、結束時,此乃戰爭常識。然而,“炮擊金門”屬於例外,許多人說得清它的“生日”,卻道不明它的“忌辰”。遍覽海峽兩岸數十種著述,在炮戰結束的日期上,竟難有一致的定論。

臺灣的說法五花八門,有幾個版本傾向在炮戰45天處將其“腰斬”,劃上句號。因為10月6日這一天, 彭德懷宣佈了“停火”,此乃共軍“損失慘重,打不下去,找藉口下臺階,掩蓋失敗”的遁辭。如此解釋界定,最能反襯臺灣的“勝利”。

大陸方面比較權威的意見,炮戰打了64天,於10月25日“功德圓滿”。這一天,毛澤東的《再告臺灣同胞書》發表,標誌著中共解決臺灣問題的政策重心已開始由“武談”向著“文談”偏移。

問題是,金廈海域並未就此“停火”,毛澤東、蔣介石作古了也沒停,“單打雙不打” 整整延續了20年。有人計算,如平均每次各打100發,20年裡累積,雙方各打炮彈30萬發。世界戰爭史上,誰見過此等槍炮“馬拉松”互射的奇景?

1979年1月1日,美國通知臺灣,結束外交關係,終止雙方的“共同防禦條約”。同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同日,國防部長徐向前發表宣告:“臺灣是我國的一部分,臺灣人民是我們的骨肉兄弟。為了方便臺、澎、金、馬的軍民同胞來往大陸省親會友,參觀訪問和在臺灣海峽航行、生產等活動,我已命令福建前線部隊,從今日起停止對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等島嶼的炮擊”。於是又有許多人以為,從此金廈海域煙消雲散,再聽不到槍炮聲,這一天,大概是“炮擊金門”的終止日了吧。

回答“非也”,事情仍然不能算作完結,因為,大陸方面的炮停了,金門方面的炮未停, 隔三叉五地仍在打著玩呢。1984年6月27日,金門國民黨軍突然猛烈轟擊我角嶼島, 0。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頃刻落彈150餘發,兩名戰士負傷,醫助程國財犧牲。臺灣方面的“一個巴掌也要拍響”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大陸方面表現了極大的剋制與忍讓,既未還炮,也未抗議,甚至沒有釋出訊息,用以德報怨的沉默,顯示了追求和平的誠意。角嶼島官兵強嚥悲痛只做了一件事:在醫德醫術俱佳的程國財烈士罹難處,為他樹立了一塊永久的紀念碑。鄧穎超聞知此事,用手帕揩抹去眼角的淚痕,說:解放軍不還炮是對的,不能給不希望和平不願意統一的人任何藉口。

不知是出於良心的“內責”,還是迫於輿論的“外責”,金門倒是從此識了時務,“改邪歸正”,再沒有此類亂髮神經胡甩炮彈的昏事發生。

你說,戰爭的終止線究竟該劃在哪一天。

我不諱言,我是“64天說”的贊成者。因為以10月25日毛澤東《再告臺灣同胞書》為標誌,戰役從計劃擬訂、意圖實施到目標達成,此時已經很完滿地走完了全程。雖然這之後,炮擊仍在繼續,漫漫難覓終期,其間甚至也還有幾次翻江倒海的大打,但平心而論,那畢竟是另外一種形態意義上的作戰了。事情就是這樣,由於短促猛烈的炮戰與漫長有節的炮擊過渡、順延得非常自然、緊密,人們往往只看到它們之間的聯絡,而容易忽視它們之間的區別,即前者是完全意義上的戰役行為,後者僅是象徵意義上的戰術動作;前者是一個事件,後者是一個過程。不深入探查這一點,便很難解釋炮戰結束了、炮擊仍長時間延續的奇持現象。

辯證法則認為,任何現象不論直射還是折射,都是事物本質的反映。金廈海域的戰事亦當如此。毛澤東後來說過:我們同臺灣隔著海打一點炮,雙方都有這個需要。我們是在提醒國民黨,你我之間的事情還沒有了結吶?但我們單打雙不打,只打宣傳彈不打真炮彈,只打爛石頭不打死人,每逢過年過節還要打個招呼,給金門馬祖放幾天假,什麼彈都不打了,讓他

《823炮戰金門始末》 第9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