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三十六章 武道源流 (第1/3頁)

艾露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姬傲劍問,“內功為什麼是心法呢?”

姬玉雪道,“這就要從頭說起。武功本自兵陣廝殺演化而來,朝廷選將,首重的就是弓馬兵刃功夫。少林是外家拳法之祖,但隋末相助唐室,嘉靖助剿倭寇,派出的jing銳都是棍僧。所以江湖相鬥,威力最大的依然是兵刃功夫。”

姬傲劍點了點頭。武功再高,也怕菜刀。拳一劍三的說法,並不是講著玩玩的。

海上玉龍的冰山神掌無比厲害,但要打退一群一流高手的圍攻,也非得動用兵刃不可。

姬玉雪道,“既然兵刃功夫最為重要,為何這數百年來,天下間拳法盛行,各種外家拳內家拳層出不窮?”

姬傲劍想了想,“這是因為滿人佔據中原,怕漢人造反,不許百姓練習兵刃。練武之人只好把戰場功夫化成拳腳功夫,勤練不息,以免忘卻我華夏武功。”

姬玉雪道,“這個說法,你怎麼看?”

姬傲劍是後世見過這個說法,心中早有懷疑,“拳法盛行是在明清時代,先明並非異族政權,為何已經有此兆頭?”

姬玉雪道,“五代十國入宋以後,國家轉向重文輕武,民間習武之風漸被控制。於是越到後世,越是輕兵刃而重拳腳。”

中國自古兵民合一,國家兵源主要來自鄉野之民,戰國時期更是軍國主義體制,全民都要拼命習武,隨時準備被徵募到戰場上。

漢唐盛世,民間兵源依然是軍隊主力。魏晉亂世,塢壁密佈,民間習武自保。在這些年代,練武之人剽悍兇狠,和遊牧部族相鬥不落下風。即使五胡亂華,也不能對華夏一掃而盡。北方隋朝重新統一全國之時,已完成了漢化,被天下人視為中華政權。

在宋以前,“出將入相”這四個字是天下壯志男兒的夢想,沙場建功立業,回朝就有望拜相。文武雙途都有出sè業績,最是風光。

那時的書生,同樣是練武不懈,時時佩劍在身,以上陣效國為榮。大唐是詩歌盛世,就有邊塞詩歌這一流派。李長吉亦有詩云: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自宋朝立下重文輕武的國策之後,“出將入相”的豪情已成為過眼雲煙,民間武風也開始轉衰。時人都認為,武將即使率軍光復燕雲十六州,凱歌回朝,太廟獻捷,也比不上狀元及第的榮耀。民間更是有“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之語。

雖然北宋覆傾之後,南宋的民間武風略有恢復。但以文制武,始終是國家不變的政策。明清時代世間的普遍看法:百業之中,舉業第一。

姬玉雪問,“小劍,你說元末之後,拳法遍地盛行,這是不是進入了武學盛世?”

姬傲劍想了又想,遲疑道,“應該是吧。”

姬玉雪又問,“那現下的練武之人和古時相比,是多了呢,還是少了呢?”

姬傲劍道,“古時全民練武,自然是練武之人要比現在多。”

姬玉雪道,“為何那時拳法少,招式少,套路少?”

姬傲劍忽然眼前靈光一閃,“因為那時人人都需練武自保,聽國徵召,有拳法也得練,沒拳法也得練。”

古時人人都要練武,i常相鬥視若沙場廝殺,在平i裡漸漸積累經驗和訣竅,雖然沒有多少固定成型的招式,但資質穎悟過人者,對於武技的掌握並不比後世差。

多年在戰場廝殺的名將,更是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獨門絕活。只是天下人人都在自小練武,自小感悟屬於自己的武道理解,並不需要全盤照搬照學別人的武技,所以武道高手也沒有必要編出過多的固定招式。那個時代,有回馬槍、有拖刀計、有三板斧,但完整繁複的武學套路卻不多。

姬傲劍道,“兩宋之後,民間武風轉衰,尋常百姓練武興趣大減。練武之人急劇減少,如果還是靠亂打亂鬥來積累經驗,摸索武技,不僅見效慢,有興趣的人也會越來越少。所以武道高人將各自的武理整理出完整的套路招式,方便訓導弟子。”

他心中卻想到,其實中國古代的生產力是在不斷進步的,宋代以後,中國百姓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這人一過上好i子,國家又不提倡武風,誰願意費神費力亂打一氣學武技啊,當然要有個固定路數,好跟著學。

姬玉雪道,“正是如此。宋代最早開始將武道整理成完整武學套路的,便是軍門世家。”

姬傲劍問,“莫非是楊家將那些?”

姬玉雪點頭,“楊家槍法是當世第一槍,七郎八虎,八姐九妹,世代都有人是槍法高手。

《頭頂青色胎記》 第一百三十六章 武道源流(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