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頁)
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芟�稹!保�36]顯然,宗教是人類歷史發展上的一個幼稚病,是人類對社會和自然一種軟弱的表現。這種軟弱和幼稚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逐漸減淡而趨於消亡的。而在明代那樣的封建社會中,“人與人間及人與自然間”的關係,在“實際日常生活的關係”中,當然還絕對不可能表現為“明白合理的關係”,因此,作為人類發展史上的幼稚病,明代勞動人民是難以祛除的;換言之,他們還不可能完全排除宗教的迷霧,真正跳出神權的牢籠。
當然,如同毛澤東指出的那樣,“神權的動搖,也是跟著農民運動的發展而普遍”。[37]明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後,對神權是個沉重打擊。以鳳陽為例,王世貞謂:“國初欲都之不就,今為中都留守司。城週三十里,門九正,南曰洪武……左曰長春,右曰朝陽,正西曰塗山。”[38]其中紫禁城內,有皇陵享殿;城中並有龍興寺等,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之所。可以說,鳳陽不僅是明王朝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神權的一個象徵。但是,崇禎八年(1635),農民軍打下鳳陽,一把火燒了皇陵、龍興寺,這對神權來說,不能不是個沉重打擊。也正是在此役後不久,張獻忠在進軍全椒途中,“詣神祀卜所向,不吉,碎其像去”。[39]這一舉動,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對神權的蔑視。但是,這一舉動的本身,即“詣神祀卜所向,不吉”,同樣也清楚地表明瞭,張獻忠腦子裡仍然盤旋著宗教觀念,依然有天命論的思想。甚至他有時殺人,也“名曰天殺”,[40]無非是表明“替天行道”。四川民間,流行俚語曰“張家長,李家短”,對這句今日還普遍流行的口頭禪,獻忠竟以讖緯之說視之,“笑曰:此我家勝自成之讖也”。[41]對於李自成來說,更是如此。早在“滎陽大會”時,李自成提出分兵主張後,最後卻以“其利鈍舉聽之天”作結,並“列鬮而定之”。[42]在進攻北京途中的檄文裡,開頭第一句就說:“上帝監視,實惟求莫,下民歸往,祇切來蘇。”又謂“猶慮爾君若臣未達帝心”[43]云云。進京後,李自成又是宣揚“識天時”,[44]又是迷信天象的吉凶,[45]不一而足。凡此都清楚表明,李自成不僅沒有擺脫封建統治階級極力散佈的天命觀的束縛,而且在西安名曰稱王實已稱帝后,尤其進京後,儼然以真命天子自居。這正是表明,他在封建化的道路上已經走得夠遠了。必須指出的是,最近史學界有的同志認為地主階級有地主階級的天命觀,農民階級有農民階級的天命觀,並概括出“兩個階級兩重天”的政治命題;也有的同志說“革命農民的天命觀尚有其一定的進步性”。我們認為,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作為神權的精神支柱的天命觀,是反動的、落後的意識形態,如果以為農民軍可以把它改造成為另一種有益於自己的、革命的思想武器,只不過是想當然耳,正如有的同志所指出的那樣,“是把農民保守的落後的思想當做革命思想來頌揚”,[46]在客觀上美化了神權。天命論只有一個,它不可能具有二重本質。在封建社會,農民起來反抗封建統治時,絕不是奪取神權,而是動搖神權。還需一提的是,史學界主張農民有所謂革命哲學思想,看不到農民階級根本不可能與地主階級的天命論完全決裂的同志,為了證明明末農民軍的敢於罵天、反天命,每引用艾納居士《豆棚閒話》中所謂“邊調曲兒”的“老天爺,你不會做天,你塌了罷”的話,以此證明農民軍的所謂“塌天改世”革命“哲學思想”是何等的堅定、強烈。實際上,這條史料大有問題。我們初步考辨的結果證明,“邊調曲兒”不是民謠,而是地主階級文人寫的惡毒咒罵農民軍的歪詩。對此,因已撰有專文,[47]限於篇幅,這裡不再贅述。
▲BOOK。▲虹橋▲書吧▲
第41節:“擬桃源”解(9)
關於夫權,明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後,亦隨之動搖。在農民軍中,婦女是一支重要力量,發揮了很大作用。甚至在明末農民戰爭的初期階段,有時“賊所部婦女倍於男”。[48]婦女除了“作軍裝,乘馬以從”[49]外,其中的一部分還直接參加戰鬥。但是,這種夫權的動搖,決不能視之為夫權的瓦解。婦女解放的任務,不是農民這個自發階級所能完成的。在明末農民軍內部,仍然有很重的夫權色彩,“兵死令妻妾縊以從”,[50]典型地表明瞭這一點。虐待、汙辱甚至殺害婦女的現象,也並不是沒有發生過,史有明載,我們毋庸諱言;尤其在張獻忠的隊伍中。當然,比起農民軍的歷史功績,這畢竟是支流。
四
透過上述對明末農民戰爭與“四權”關係的粗
《明清史實沉思錄》 第1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