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征伐前的充分準備 (第1/3頁)
樣樣稀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徐齊霖在甘州幹得相當出色,算是為征伐高昌又增添了幾分助力。”侯君集繼續說道:“陛下已下旨,封他為觀察使,隨軍前往高昌。”
這個訊息,賀蘭楚石卻是不知道。因為這不是明旨,而是給徐齊霖的諭旨,卻要知會侯君集這個大軍的主將。
“觀察使是個什麼職責?”賀蘭楚石不解地問道:“為何要他隨軍而行?”
侯君集說道:“觀察使只是在攻取高昌後,進行一番考察調研,為開通商貿而設的官職。”
“原來如此。”賀蘭楚石恍然道:“既不涉軍務,岳父大人倒也不必管他。”
侯君集說道:“話雖如此,那徐齊霖卻已經暫署肅州刺史,並已經派人出瓜州探路。大軍要穿越千里流沙大漠,卻還需要他的幫助。”
“這傢伙——”賀蘭楚石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搖頭感嘆道:“征伐高昌的軍功,可又少不得他了。”
侯君集點了點頭,說道:“他背後或有高人指點,某想便是那陸羽仙長。”
“真是好運氣呀!”賀蘭楚石又嗟嘆起來,他怎麼就遇不上這樣的高人呢?
侯君集也差不多是同樣的感受,因為李二陛下對陸羽仙長已是十分推崇,已有傳言說是要下旨封為“茶聖”。
所謂水漲船高,師父聲名大振,徐齊霖也是穩的一批。就算犯點小錯誤,內有徐惠,外有陸羽,李二陛下也是會從輕發落。
………………
橫亙於伊吾和瓜州之間的八百里莫賀延磧流沙,按照古代的運輸水平,確實是大軍攻伐的最大困難。
唐僧取經走的便是這條路,千辛萬苦,幾乎葬身沙海。
但有一點是不同的,那就是唐僧是一個人一匹馬,還是偷渡,害怕被抓住。
那就要說明一下,在這大漠戈壁,誰會抓他呢?自然不是要吃唐僧肉的山精樹怪,而是大唐的沿途所設的烽燧,也就是駐兵負責報警的烽火臺。
唐朝初立時,以今甘肅、新疆交界處星星峽山為界,彼此隔絕,禁斷往來,莫賀延磧道因此而封閉不通。
為了防控此道,唐朝乃在星星峽山以東至瓜州常樂縣間分設五所烽戍以為警戒。五烽以西,過莫賀延山屬伊吾(現哈密)國境,已經不屬大唐疆域。
貞觀四年,伊吾歸唐,唐於伊吾之地置伊州,又在五烽以西繼置五烽。所以,賀延磧道上總共有十座烽火臺。
這十烽自然是設定在沿途有泉水的地方,瓜州五個,哈密五個,分佈在八百里大漠戈壁。
也就是說,唐軍要穿越莫賀延磧,在中間是有十處補給中繼站的。別的不好說,但泉水總不會被喝乾就是。
徐齊霖查閱過資料之後,進行了一番統籌計算,決定仿效漕路改革的分段運輸,為唐軍的行進,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儘管有這十烽作為中繼補給,但困難還是有的。最簡單的計算結果,便是十驛之間的距離可不近,平均近百里。
百里距離在平地上算不得什麼,可在戈壁大漠中,卻極有可能發生意外。如果出現不可預料的天氣變化,比如沙塵暴之類,迷路便是最大的殺手。
既然十烽之間的距離較遠,徐齊霖便計劃在各烽燧之間置驛,形成驛站和烽火臺並置的格局。
這個計劃並不是憑空想象,而是歷史上幾十年後大唐的舉措。十烽加十驛,使“大海道”變得通暢許多。
“這可不僅僅是為大軍征伐高昌作準備,還是為以後的商貿。”徐齊霖率領探路隊由瓜州出發時,對隨行的王方翼說道:“大海道的路程最短,行商最是快捷,只是自然環境制約了走此路的商賈。”
王方翼連連點頭,對此表示贊同,也是躍躍欲試,顯是對這種刺激冒險式的工作極感興趣。
冒險嘛,有點,但卻不是很大。百多人的隊伍,除了座騎外,每人還有三匹馬攜帶飲水物資。隨行人員在有工匠,有嚮導,有護衛,甚至有兩名大夫。
徐齊霖要重走唐僧路,但卻要全力保證安全,誰讓咱有這個條件呢!
至於徐齊霖為什麼要親自出馬,別人看到的是不畏艱苦、一心為公的形象,卻不知道他有無人偵察機,能更快更準確地尋找到沿途的水源,提高選擇驛站地點的效率。
沒錯,就是徐齊霖已經養熟了的那隻鷹。在高空俯視,一目百里,只有徐齊霖能與它進行意識交流。而這個辦法,可比派人騎馬四下亂撞強得太多太多。
戈壁,亦稱戈壁沙漠,多數地區不是沙漠而是裸岩。
《大唐第一紈絝完整版》 第六十三章 征伐前的充分準備(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