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97章 長安淪陷 (第1/1頁)

堯天舜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過了幾天,李亨才接到李隆基詔令,令他擔任天下兵馬元帥。 肅宗李亨自己是新皇帝了,沒法執行老皇帝李隆基的詔令。皇帝命令皇帝,李亨不方便聽從。 出現這種情況,李隆基和李亨父子都沒錯,是那個年代資訊傳遞手段特別落後造成的。那時沒電話沒手機,只靠人騎馬送信。 李亨派使者拿著他的奏表去四川,去和李隆基說明他已稱帝的情況。 靈武距離四川一千多里,往返需要很多天。 李享既然已稱帝,也不管李隆基同意不同意,照樣自己決定靈武小朝廷裡的大事情。 他又特召老朋友李泌,入朝給他出主意。李泌算是智囊也對,算是師爺也行,反正主要任務是出主意。 李泌是長安人氏,年輕時才思敏捷出了名。 他長成青年時年少氣盛,給皇帝上書提建議,能洞察當時政事失誤。 李隆基見他見識過人,想封他官職,李泌堅決推辭不接受。 李隆基讓他和太子李亨一起交友研學,他和李亨很快成了鐵桿知己。 李亨常稱李泌為先生,不喊他本名。 楊國忠獨攬朝政,恨李泌看事透徹,更恨他給朝政指明失誤時言詞激切。 楊國忠奏請皇帝,讓李泌搬家去了蘄春。這次肅宗李亨北行,派使者去請李泌。 國難當頭,太子用人之際,李泌覺得義不容辭,欣然應徵上路,他趕到靈武時,李亨已經稱帝。 李泌見李亨時只好君臣相稱。 肅宗李亨歡天喜地迎接他,讓他坐在身邊,彼此有問有答,興致勃勃談了好長時間,還捨不得停下談論去吃飯。 李亨想任命李泌當右丞相,李泌堅決推辭說: “現在陛下願意您自降身份對待我,把我當知心朋友,我這樣比當宰相顯貴多了。 臣所能想到的事,沒有不告知皇上您的,何必一定要封我個官職呢?” 李亨於是繼續把李泌當知心朋友,仍像他當太子時那樣他倆特別親密。 李亨和李泌外出必並馬而行,睡覺時兩人床榻緊挨在一起,方便兩人暢聊到半夜。 李亨每遇事必問計於李泌,李泌的話他必定聽從。 如果說李亨是劉備,李泌就是他請來的智多星諸葛亮。 李泌替李亨起草聖旨,傳詔各地,寫的言辭痛徹感人。 接了詔旨,河西節度使副使李嗣業,派兵五千。安西行軍司馬李棲筠,派兵七千,陸續到達靈武助力李亨討賊。 郭子儀、李光弼、顏真卿,本打算各率兵馬,前往攻打范陽,去端掉安祿山的老窩。 聽說潼關失守,長安危急,他們只好引兵退還。 平盧節度王元臣打不過安祿山叛軍,戰敗身亡。常山、趙郡兩座城,又被叛軍奪了回去。 叛軍將領令狐潮再攻打雍丘,張巡防禦有方,叛軍被打退。 顏真卿聽說李亨剛剛即位稱帝,用蠟封藏奏表,派人走小道送到靈武。 肅宗李亨封授顏真卿為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兼任河北巡察使。 李亨也命人用蠟密封詔令,讓使者帶回。 顏真卿按李亨吩咐,抄發皇帝詔書到各郡。詔書送達江南、江淮,各地才知道肅宗李亨已即位。 朝廷有了新皇帝,各地看見了收復河山、消滅叛軍的新希望,開始對未來充滿信心。 地方官員都知道李隆基確實不行,天下大亂就是他犯渾釀成的災禍。新皇帝李亨肯定比他爹強。 郭子儀率領五萬人來靈武保衛肅宗李亨,李光弼駐守井陘。 見了郭子儀,李亨喜出望外,立即授任郭子儀為靈武長史,官同宰相。 又任命李光弼留守靈武,也官同宰相。 靈武這種小地方,一下子有了新皇帝,又來了朝廷名將和八萬重兵,威名震動四方。 到了九月上旬,韋見素、房館、崔浼等,從蜀中攜帶傳國御印及李隆基的傳位詔書,來到靈武。 肅宗李亨出城迎接他父皇派來的人。 李隆基自從頒旨討賊後,即從普安到巴州西,巴州崔渙太守迎接拜見他,崔渙奏言問答符合李隆基心意,李隆基立即命令他為宰相。 讀者發現沒?特殊時期,李隆基和李亨這兩套領導班子都在隨意給人封官兒。 就像他倆手裡有很多頂不同的帽子,見了看好的人,隨便掏出一頂帽子給人扣在頭上,人家就成了這樣的官那樣的官。 李隆基由巴州西去成都。這時候正好李亨從靈武派出的使者趕到了。 問明李亨那邊的情況,李隆基得知李亨已稱帝,他欣喜萬分地說: “我兒子順應天時民心,我還有什麼可憂慮的?我今兒高興!” 當下決定改詔令為誥令,李隆基吩咐臣子: “別喊我皇上了,改口喊我太上皇。” 從此兩個小朝廷,避免政令衝突,完成權力交接過渡。 隨後軍國大事由新皇帝李亨作出決定,再報知太上皇李隆基就行。 等到收復洛陽、長安,李隆基打算完全退休,不再過問政事。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唐朝那些事兒線上閱讀冬雪心境》 第197章 長安淪陷(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