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72章 糊塗皇帝 (第1/1頁)

堯天舜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成德節度使王武俊去世,他兒子王士貞接任。 徐泗節度使張建封死了,兵士們推舉他兒子張惜繼任。 德宗李適任命淮南節度使杜佑兼任,徐泗將士們一齊反對,上奏摺說: “皇上,這樣不行!我們都堅決不答應! 我們不擁護的人,就算您讓他來了,他也當不下去!” 李適只好收回自己決定,順從兵士意見,任命張惜為徐泗節度使。 自古到今,軍人服從命令天經地義。到了德宗李適這裡,成了上級服從下級。 荒唐又無奈,李適預設了中央對地方軍政長官的自主任命權喪失。 德宗李適,專做姑息苟且之事。過一天,算一天,只要眼前安寧,就以為天下太平。 愚蠢上司喜歡笨蛋下屬。 朝中群臣,多是平庸無能之人,崔損當了九年宰相,沒幹一點人事。 李適反而始終倚重這蠢豬一樣的人。 直到崔損病得躺在床上起不來了,李適才升任: 高郢為中節侍郎, 鄭珣諭為門下侍郎。 他倆官同宰相。 這兩個人好些麼?唉,也是一對蠢貨。 就賈耽能力強,出為將、入為相,很有名望,但他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遇事模稜兩可,不主持正義。 他做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管他是非對錯,保住自己的官位、工資才是存活下去的第一要務。 宰相都這樣,其它官員可想而知,大家你胡弄我,我胡弄你,稀裡糊塗度春秋。 大學士薛約,不肯老實瞎胡混,上奏書言事,指責朝政過失。 惹得李適不高興,把他貶往連州,讓他去當芝麻粒那麼大的小官。 國子司業陽城,和薛約有師生情,深情送別薛約。 送君送到城郊外, 慨嘆人生好無奈。 相視無語嘆朝政, 心存正義待不成。 枯草蕭瑟舞秋風, 萬千深情眼神中。 陽城深情送別這事兒,很快被人告舉報了。 李適知道了很不高興,斥責陽城包庇罪人,是非不分。李適說: “陽城,你這脾性,待在京城不合適,你去道州當刺史!” 一次正常的師生送別,陽城丟了京官。 京兆尹(長安市長)李實,為政殘暴,遇到了嚴重旱災,不準給百姓減免租賦。 監察御史韓愈,心疼百姓日子過得苦,請求徵收從緩。 李適很生氣,後果很嚴重,韓愈被貶為山陰縣令。 朝廷的監察部長當了縣官,大文豪韓愈貶官貶得很厲害。 朝政昏憒,已經這樣。 父皇朝政一塌糊塗,太子李誦憂心焦慮。 李誦已經當了二十多年太子,給老爹當備份,全唐朝他當得時間最久。 他看開了世事繁雜,性格寬容練達。 平常有兩個侍臣都姓王,算是他的莫逆之交。 一個是杭州人王伾,一個是山陰人王叔文,他倆官任翰林待召。 王叔文詭智多謀,自稱讀萬卷書,通曉天下事,懂得治國之道。 一天,李誦和他們各位侍讀舉行非正式座談,談論宮中朝政得失,大家七嘴八舌,喋喋不休。 這時,只有王叔文靜靜他坐在一邊,一句話也不說,像啞巴了一般。 到眾人散去,太子李誦留住王叔文,問他: “剛才你怎麼不說話?” 王叔文說: “殿下身為太子,只應當侍奉皇帝吃飯和早晚問安,不適宜談論朝政的事。 況且皇上主持國政已經多年,為人特別多疑。 他如果懷疑殿下收攬人心,圖謀奪皇位,請問你如何辯白解釋?” 太子李誦恍然大悟,感動地哭著說: “要不是先生提醒,我實在沒想到這一層危險。 感謝先生提醒我!” 從此,李誦對王叔文更加信任。 王伾擅長書法,王叔文善於下棋,兩人侍奉太子,早晚形影不離。 審時度勢的人總是盤算下一步,不肯閉著眼睛瞎胡混。當時有: 翰林學士韋執誼, 左司郎中陸淳, 左拾遺呂溫, 新中進士李景儉, 侍御史陳諫, 監察御史柳宗元(大文豪), 監察御史劉禹錫(大文豪), 監察御史程異, 司封郎中韓曄, 戶部部中韓泰, 翰林學士凌準等, 他們都懂得德宗李適離老死病死的那一天越來越近,得早作打算。是時候該改換依附門庭,投靠下家了。 他們這些人心裡明白:投靠了二王,就是靠近了太子,都同王叔文、王伾結交成鐵桿好朋友。 他們結夥結幫共同出遊,吃喝聚會,行蹤詭秘。 他們對小圈子外嚴格保密、外人不知道他們都 做了什麼。 他們都期待著德宗李適早死,迎接新未來、新希望。 左補闕張正一給德宗李適上奏書反映事情,得到李適召見。 王叔文害怕極了。 他害怕張正一胡咧咧,向李適揭露他們二王拉幫結夥,組建小集團。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唐朝那些事兒線上閱讀冬雪心境》 第272章 糊塗皇帝(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