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4.班師 (第1/2頁)

天蓬校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凡家中父子皆從軍者,父留子回,凡家中兄弟皆從軍者,兄留弟回。家中獨子皆回。駐守超過一年願回者,可回。”

賴於趙括聲淚俱下的表演,以及之前趙王賦予趙括一言二決的權力之下,趙軍的撤退並未顯得慌亂,部隊也按趙括的意思進行了重新編組。

由於長平地區目前還屬於趙國,在系統的幫助下,趙括對這裡的地形瞭如指掌。

這裡山地為主,輕步兵、弓箭手極有優勢,重步兵在部分特地的條件下也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唯獨騎兵,除了較強的機動性之外,鮮少有一錘定音的機會。

戰車兵更是難以在這種地形複雜的戰場上發揮作用。

還浪費糧草。

趙括乾脆只給自己留了二十萬將士,一大半是負責後勤的輔兵,剩下的基本都是步兵和弓箭手,戰車兵他一個都沒要,輕騎兵也只留了不到三千。

要知道,馬吃的可比人吃的多得多。

這樣一來,糧草起碼從只能支撐三個月,變成了能支撐半年以上。

他本來還打算不要輕騎兵的,後面想著輕騎兵最起碼在山窮水盡的情況下帶自己逃走,於是五千輕騎兵就成了他的親軍。

丹河東岸,韓王山下。

“此去救援邯鄲,全部依賴從哥兒了。”趙括拉著趙從座下戰馬的韁繩,臉上的抑鬱是誰都能看出來的。

趙從一拱手,說道:“馬服子寬心,待我帶兵回援,殺退魏狗以後,馬上帶兵前來助你。”

他這話也只是意思一下而已,畢竟虎符什麼的都在趙括那裡,負責帶兵回去的都是趙括手下的副將。

趙從指揮不動這些軍隊

趙括本人當然要堅守這裡了。

他早就打好算盤了,穩住後方,學著廉頗那樣死守不出。

這趙國不是沒有糧草嘛,那自己就不要那麼多兵,糧草不就夠吃了,還給趙國省了一堆青壯年勞動力。

兵少守不住那麼多地方怎麼辦。

那就不要那麼多地方了。

千古第一軍神說過,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丹河防線那麼長,河道總有狹窄的地方,到處都能偷渡,之前廉頗退守丹河防線以後,依靠韓王山和大糧山建立了防禦體系。

韓王山是廉頗指揮中心所在的地方,而大糧山則是趙軍儲備糧草的地方。

韓王山往西就是長平城和大營,後方是長平關,再西方就是懸崖峭壁。

長平關面向秦軍的那側地勢險要,但是面向趙國的那側卻是極為平坦,彷彿天造地設的趙國堡壘一般。

從地理的角度看,長平城就像是一個碗,碗有四個緣,西方的峭壁,後方的長平關,東方的韓王山,還有前方的丹河。

對於熟悉地形的將領來說,只要長平關不破,那麼長平城穩如泰山。

秦軍如果突破丹河進攻長平,那麼韓王山的趙軍可以在一旁夾攻,後方的長平關易守難攻,就算大糧山和補給被切斷,長平關也可以為趙軍提供後勤補給。

可現在趙括不這麼看。

在他看來,白起現在已經坐上了餐桌,正笑眯眯的看著碗裡的趙軍,準備一口吃掉。

所謂天險,雄關,是用來對付王齕的。對於白起,這些地方跟平地哪有什麼區別。

自己才不要到碗裡去呢。

“傳我軍令,將大營東遷至韓王山以東,大糧山以西,以原來的店上壁壘、石門壁壘作為,建立層層壁壘。”

這兩個地方就是趙括髮揮自己對地形的瞭解,建立的防禦體系的最前方。

因為這兩個地方剛好可以呼應各個地方的軍隊,又是韓王山和大糧山之間交通的樞紐。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兩個壁壘後面是一條比較完整的馳道,萬一戰事不順利,趙括可以從這裡一路往後,逃回趙國。

至於原來的長平城嘛,趙括也是早有打算。

除了箭頭、三軍、企甲院、圍城這個四個險要之處的壁壘之外,趙括竟然讓手下,把長平大營全燒了,直接燒成白地。

你白起不是要吃飯麼,我幫你把碗底擦乾淨,但是一塊肉都不給你放,讓你舔碗底。

趙括心裡就是這個打算。

他這個佈置看得手下的司馬越心驚狗跳,這不止是撤退啊,這簡直還拋棄了一大半的丹河防線,比廉頗還狠。

他是趙括的心腹手下,猶豫片刻,便上前勸諫道:

《穿越戰國開局直面白起起點》 4.班師(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