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部分 (第1/4頁)

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無人島是日本在海外征服的第一塊土地。現在對於日本來說,孤立和和平都已成為過去的歷史了。

日本從這個教訓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日本透過佩裡這件事,感受到了來自外面世界的軍事威脅。從日本海放眼望去,有許多要擔心憂慮的地方,這一點非常明顯。一度驕傲自大的中國現在已經四分五裂,西方的商人用炮艦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他們強賣鴉片給中國人,把中國人的血都給吸乾了。再往南看,荷蘭已經征服了印度尼西亞;法國統治著越南、寮國和柬埔寨;貪得無厭的大不列顛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和印度佔有大面積的殖民地。往北看,劫掠成性的俄國一路征服過來。往太平洋那邊望去,奴隸在煥發著生機的美國的土地上流淌著汗水,正消化著入侵墨西哥所劫掠來的贓物,而且還在繼續著對當地印第安人罪惡的種族清洗運動。1884年11月15日,德意志帝國第一任首相奧托·俾斯麥在柏林召開了盛大的國際會議,準備瓜分信仰異教的非洲。日本政府很自然地感到他們的當務之急就是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社會所有部門都必須首先服從這個目標。在日本看來,那些擁有強大軍事力量大國都有一個共同的顯著特點,那便是他們都信教。他們都信仰一個神,這種信仰把他們緊緊團結起來,這令他們相信對無信仰者的劫掠名正言順。但是日本沒有這樣的一個神,因此必須首先創造一個神來信仰。

幕府將軍統治結束時,日本武士填補了這個空位,他們廢除了舊的制度,把天皇置於日本國民生活的最中心。他們很快就讓京都的皇帝告別了默默無聞的生活,把他接往原來幕府時代將軍所住的東京宮殿裡。天皇有了個新名字,叫“明治”,意思是“英明的統治”。這樣一來,一個革新之後的君主體系就相當於西方的基督教了。明治儘管沒有多大實權,但在精神上他是國家團結的象徵。真正統治國家的是他身後的武士,而天皇只不過是個傀儡。

1889年2月11日,明治天皇身著西式軍裝出現在日本政府的官員面前。那些官員們也是個個身穿西式軍裝,就連身旁那些宮女們也穿著西式服裝。那一天,明治天皇宣佈了一部西式憲法。但事實上,這部憲法也只是有個西式的名字而已。

在西方,憲法是“由人民制定,為人民服務”的,它規定出公民的權利並限制政府的權力。可明治憲法恰恰相反,它是一部自上而下的法規。它是“天皇的禮物”,“天皇把它賜予這個國家”。天皇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是“帝國的首領”,是“所有武裝力量的最高指揮”,是“所有主權的管理者”。明治天皇是法律的源泉,他凌駕於憲法之上。他可以釋出條例來取代法律,他可以任命和罷免政府裡的任何官員,甚至連帝國議會(日本的國會)的成員也不例外。這部憲法的目的不是限制天皇的權力,而是確保他擁有高於政府的無限權力。日本人都不能被稱為是國家的公民,正確的說法是,所有日本人都是皇帝的�“Shinmin/臣民”(Shinmin的�意思是“忠順地服從命令的人”),因此,日本也就不需要像《人權法案》這樣的法規。實際上,日本設立這部憲法的目的不是滿足人民的內在需要,而只是做秀給外國人看的,它想讓外國人看到,日本是一個講求法制的文明國家。與其說這部憲法的出現是因國內實際需要,還不如說是為了回應外來勢力的干預。

為了確保武士階級的至高地位,憲法規定天皇和軍方可直接接觸。陸軍和海軍將領可繞過行政部門直接向天皇報告,實際上這也就意味著,軍隊是日本的第二個政府。由於軍方可以同天皇直接聯絡,這就為軍人罩上了一個神秘光環,彷彿他們的使命就是效忠於神。

當時,廣大非洲和亞洲地區都已處在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控制之下,因此,日本也決意要和帝國主義競爭,跨越日本海去剝削他軟弱的鄰國。

那時的中國就像是一盤散沙,無可救藥,面對歐美列強無計可施。正如我上學時的老師約翰·多沃教授所說的那樣,“中國就像個西瓜,歐美列強爭搶著瓜分它”。當時的朝鮮也非常落後,未能像日本一樣沿著西方的道路迅速文明起來。“我們不能等到鄰國文明起來之後再團結一致去建立一個強大的亞洲,”福澤諭吉寫道,他是一位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者,他還認為,“我們必須打破眼前這種格局,我們應該在前進的道路上加入西方文明國家的隊伍。我們不能給朝鮮和中國任何特殊的對待,而應像西方國家對待我們那樣來對付朝鮮和中國。”當時的日本流行一首童謠,唱的是:

世上有部萬國公法

《飛行員事蹟》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