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三稜軍刺 (第1/2頁)
豆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夏川緊跟著岔開話題:“你們那裡最有特色的酒店是哪一家?我準備請人吃飯。”
廉立立刻來了精神,“是請女朋友吧?”
在他看來,男人想請夏川還請不到,哪有敢讓夏川請客的?
“沒錯。”夏川也不否認。
“那你一定要去海豐西餐社。”廉立立刻洋洋灑灑的介紹起來:
“海豐西餐社,在清朝末年就有了。
當時叫海豐茶樓,經營粵菜和茶點。但當時西市人對粵菜和茶點不太習慣,生意並不太好。
民國以後,茶樓改名海豐西餐社,從南粵聘請西餐廚師、西點師、調酒師和招待生,專營法式菜餚和西式點心,迎合了那些達官貴人開洋葷、洋人買辦談生意的需要,漸漸地站穩了腳跟。
當時的海豐,是“三接頭皮鞋”和旗袍女人的約會場。
據說出入海豐的食客,男人們都得是油光錚亮的中分頭,考究的襯衣,腳上一雙“三接頭”皮鞋也擦得鋥亮;女人們身著束身旗袍,流蘇披肩,斜襟上插著一束麻紗絹頭,手持一把檀香扇,配合著腰肢的婀娜流轉,款款入得店門。
這些打扮入時的食客,成了西市一道街景。
建國後就甭提了,79年改革開放,海豐重新裝修了門面。
但這時候,海豐會做法國菜的廚師都已經離開了。海豐便派人到上港的“紅房子”學習,把他們的羅宋湯、黑椒牛排、奶油蘑菇湯、炸豬排,依樣畫葫蘆搬到了海豐。
這個時候,來海豐吃西餐的人,和幾十年前截然不同。高跟鞋、裙子、說英文。他們會把法國大餐的‘法’發音為fa,沿襲了舊社會在上港凱司令吃飯的派頭。
到了84年,海豐西餐社更是花30萬美元,從香江請來專業團隊,對海豐進行了徹底改造。
開張後的海豐分上下三層,一層賣蛋糕冰淇淋冷飲,二層賣西餐,三層賣中餐,大氣,洋派。
當時的年輕人,最流行去海豐吃大餐,最受歡迎的是炸豬排、羅宋湯和香蕉船。那樣的一頓西餐要20元,當時海豐廚師一個月工資才30多元。
到了今天,全國平均工資178元,到海豐吃一頓得2000元,而海豐廚師的工資已經3000元了。
許多西市人的第一頓西餐、第一個冰淇淋、第一塊蛋糕、第一次與戀人吃飯,都是在海豐西餐社吃的。
夏老師,您要請女朋友吃飯,那地方是最佳選擇了。再過幾十年,還可以回來重溫一下回憶,多好啊。”
廉立說的眉飛色舞,隆重熱情推薦。
夏川卻笑了,“我會去的。但你說過幾十年還在,你是不是太樂觀了?”
“啊?”廉立的表情頓時呆滯,“八十多年的老店,還能倒閉了?”
夏川反問道:“海豐的行業壁壘在哪?企業護城河在哪?”
廉立頓時瞠目結舌。
“隨著改革開放,西市會高速發展起來,西餐館、咖啡館、麵包店會越開越多,甚至吃住玩一體、五星級酒店林立,更豪華,更能代表時尚,更容易滿足人的虛榮心,就連口味都不難複製。
海豐西餐社卻依舊是三層小樓,沒有拓展空間,他的優勢變成了劣勢,生意肯定會漸漸蕭條。
當然,我不是說很快就倒閉,支撐個十年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我想照著西市的發展速度,他撐不過十五年,也就該歇業了。百年這道坎,很少有老店能邁過去啊。”
夏川感嘆著說,好似已經提前悼念海豐的倒閉。
……
閒聊之中,一小時五十分鐘過去,飛機平穩降落在筧橋機場。
夏川走出機艙,放眼望去,明顯是一個軍民混用機場,遠方一排戰鬥機,整齊劃一的停在那裡,好在足夠大,並不混亂,而且去年為了迎接亞運會剛剛大修過。
兩人走出了通道,夏川婉拒了廉立的邀請,因為他看到了一個濃眉大眼的青年手中舉著牌子,上面寫著‘夏川’兩個大字。
夏川走過去小聲說:“趕緊收起來。”
這青年大喜,把牌子遮在懷裡說:“夏總您好,我叫錢曉,是鮑總的司機、秘書、保鏢。”
夏川嘿嘿一笑:“老鮑總是那麼仔細,讓你一個人兼三個人的工作啊。”
“嘿嘿。”錢曉憨厚的笑了,有點無言以對。
鮑波管理手下確實嚴苛,近似於軍事化管理,用人偏重執行力,必須雷厲風行。
但錢曉是退伍兵,感覺
《重回1990之時代之王易秋全集》 第二百零四章 三稜軍刺(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