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1/4頁)
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沉吟良久,賈亦斌坦誠地對韓浚說:“這個軍參謀長的職務,我無法就任。抗戰期間您邀我任師參謀長,我不曾稍作躑躕,畏死不是賈亦斌的習性!八年抗戰,我們已經流了太多的血,那是為了民族的獨立解放;而現在需要的是建設,是和平民主。不置身內戰前線,這是我不可動搖的信念,希望您能理解。”
就這樣,賈亦斌在陸大畢業後,沒有重返戰鬥序列,而是經另一位老上司的推薦,到“青年軍復員管理處”就職。不料,從此與蔣經國有了一段不解的恩怨。
蔣經國對幾乎同齡的他另眼相看
2、國民黨政府甚至著手準備再次遷都西昌/“青年的胸膛就是祖國的國防!”今天憶起,還是那樣叫人砰然心動/如何安置青年軍10萬知識青年,頓時成為一大難題/蔣經國 不能不對這位與他幾乎同齡的賈亦斌另眼相看
言及“青年軍復員管理處”,不能不先對“青年軍”做一番解說。
青年軍建立於1944年秋季,由於日寇經不起持久戰的消耗,急於打通“大陸交通線”,以便更直接地從南亞獲取支撐戰爭的資源,再次調集可機動的部隊,大舉進犯湘桂,貴州獨山要塞隨告失陷,陪都重慶因之震動,國民黨政府甚至著手準備再次遷都西昌。
為了解此危局,蔣介石提出組建青年軍的動議,他發表文告,以“十萬青年十萬軍,一寸河山一寸土”的口號,激勵熱血青年從軍屏寇。蔣經國、蔣緯國等國民黨政要子弟率先報名從軍,以示垂範。很快,以知識青年為主的報名從軍者即達10萬,響徹西南山嶽的“青年的胸膛就是祖國的國防!”今天憶起,還是那樣叫人砰然心動。
1944年冬,由羅卓英為總監,彭位仁、黃維為副監的知識青年遠征軍編練總監部成立,在對青年從軍者加以短期集訓後,組成“知識青年遠征軍”9個師,派駐川、陝、滇、黔、閩等省。
蔣介石非常重視這支新軍,團以上軍官全由他親自審定。出任青年軍總政治部中將主任的蔣經國,亦費盡心機對之加以控制。他重演透過培養青年幹部,自成體系,立足贛南的故伎,創立青年軍政工幹部訓練班,且親自主持訓練。
他與學員同吃同練,培養感情,樹立威信,凝成一體,然後把他們逐級配置在青年軍中,以政治工作網,實現對該軍的控制。他的目的達到了,“太子軍”之稱不脛而走也就不屬空穴來風了。
可這青年軍,除少數幾個教導團開赴緬甸、印度,參加了遠征作戰外;絕大多數將士,則因不久日本即宣佈投降,連向敵人放一槍的機會都沒撈著。青年軍成軍了,戰爭也結束了,可如何安置這10萬知識青年,頓時成為一大難題。因為當初建立時,國民黨政府曾許諾:勝利後復員可享受優渥條件。
知識青年是最敏感富於衝擊力的,倘若許諾不能兌現,勢必要激起強烈反應,或者使青年們背離國民黨而倒向共產黨,或者攪得社會動盪不安。又是根據蔣介石的意思,成立了以軍政部長陳誠兼處長,蔣經國、鄧文儀、彭位仁為副處長這樣高規格的“青年軍復員管理處”。
管理處分就學、就業、聯絡、總務四個組,老上司彭位仁要賈亦斌出任管就學的第一組少將組長。賈亦斌的理想,是留校繼續“新國防論”的研究。可剛剛拒絕了老上司韓浚,不好再薄這位彭老上司的面子;想想復員安置工作,與預備幹部制度理論又關連,便應了下來。
彼時準備復員的青年軍有73000人,而要求就學的逾33000。依優渥條件,高中讀過兩年以上及高中畢業的學生,可免試上大學。但###門和各大學則不願或不肯多接收這類復員軍人。飽嘗失學之苦的賈亦斌,頗能體諒渴望就讀大學的復員人員的心情,他不辭疲憊地多方奔走,唇焦舌敝地與有關單位交涉爭執,最終比較圓滿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第一組的差事,是復員管理處預料中最棘手的,即便費盡心機,也不免有些遺留問題繼續拖累人。但賈亦斌卻以他的誠摯與韌勁,啃下了這塊“硬骨頭”。故而當他將工作過程向處務的實際負責人蔣經國彙報時,使蔣經國在初次打交道中,就對這位同齡人另眼相看。蔣經國隨即在公開場合表彰了他。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蔣經國要和他單獨談談
3、不怕死,應列為軍人必須品質之首 / “我把‘以血洗血’四個大字,鐫刻在母親的墓碑”
就在被表彰的那段時間,賈亦斌的《論預備幹部制度》陸續被《曙光》等幾家報刊發表。這在國民黨軍
《特別經典的黑道小說推薦》 第2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