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9 (第1/2頁)
江南知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流民以勞動換飯食,既能與三川郡秦人的直接貼補糧食之法區分來,免卻了本國民眾之不滿,亦能為開荒、採煤、冶鐵、水磨等各處提供更多勞力。
誠然,對種地的成年壯勞力而言,這點飯食固然填不飽肚子,但秦國這政策針對的,是原本連一日一餐飯皆無著落的流民——秦國不但安排落腳處,還發農具與種子,每日還能換上兩餐安穩的飯食,待全家齊心多開荒種田,熬到秋收時節交完賦稅,這日子可不就慢慢安穩下來了?
世人皆懼怕流民,覺得他們是吃人的野獸,可流民本身並非惡徒,而是走投無路的災民,若有條長久的活路,他們又有誰想當偷搶的惡徒?
一時韓國各地民眾關起門來,皆在悄悄感慨:前腳自家君王才將梁城這包袱甩出去,後腳秦王就開始接收流民,沒想到口碑極差的秦王,實乃仁義之君啊!
自然,隨著這個訊息的蔓延,也有不少經歷數次秦韓之戰的老韓人,萬分質疑秦國突然“良善”的動機,暗暗叮囑自家子孫,“秦君乃虎狼之君,連秦人亦吃不飽飯食,豈會乍然變得這般好心?”
“我猜吶,定是秦國今冬凍死了不少人,秦君擔心春耕人手不足,這才想將吾韓人騙去秦國,待春耕一結束,立刻將韓人掩埋地中當肥料,爾等切勿輕信此訊息!”
但也有少數叛逆而暗暗慕強的年輕人,賭氣般地反駁長輩,“眼下吾等已是秦國之民,秦王管我們本就是他的本分,除了韓王,還有哪個君王會不管本國之民?在我眼裡,秦王比韓王要好上一百倍!”
“聽聞秦國大巫活了八百歲,所佔之卦向來是頂靈驗的,與其守在梁城等死,不如去秦國碰碰運氣”
“衛鞅當年可是在秦國徙木立信的!我聽嫁去陽武的阿姊寫信說過,秦法雖嚴苛,但獎罰言出必行。秦王總不能為騙吾等當肥料,失信於天下人吧?再者,秦王眼下要招天下之流民,又豈會不要吾等秦人?”
“哼,留下來是死,離開亦是死,既然韓王已將吾等當泥團扔出去,縱便要死,吾亦不願死在韓國!”
當天,梁城編有人家連夜收拾細軟之物,動身趕往邊境,亦有許多人懼怕此乃秦國之陰謀,猶猶豫豫留了下來。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幾天後陸續又有人悄悄前往秦國,梁城郡守嘆息一聲,讓妻兒帶著財物往異鄉逃命後,自己依然留下來守護城中百姓。
拜韓王與昌平君的毒計所賜,眼下的梁城已是三不管地帶,就算城中之人盡數跑光,恐怕新鄭王宮也渾然不覺。
更巧的是,若無韓王早早下詔宣稱已將梁城贈秦,恐怕很多人頂著韓人的身份,倒還不敢跑——然而,既然他們眼下已是秦人,前往秦國也算名正言順。
當秦國求民令迅速傳遍六國之時,新鄭王宮的韓王和昌平君自然也知曉了。
韓王擔心秦王此舉是想搭救梁城之民,急忙派人前往梁城檢視。
但他派去的人擔心地動會提早到來,便遠遠站在城門外眺望了一番,見城中守衛仍在,便急忙回宮稟告君王:梁城一切安好。
昌平君如今卻已認定,嬴政被災星吸走了王者氣運,荒唐之舉一步接一步,瞧吧,先是又派他們此處討城,接著,任用韓非那紙上談兵的廢物為郡守,如今招募流民,不過是他變本加厲淪為昏君之庸舉罷了。
他還笑著安慰韓王,“韓王且放寬心!我如今尚在韓地,秦王又如何能知曉、韓國要將梁城贈與他之事?秦王此舉並非針對梁城,而是興之所至,想當個拯救天下流民的‘救世君主’,以嬴氏君王之薄情,豈會如此之仁善?由此可見災星一事對他之心性影響頗大,你我只消隔岸觀火便是。流民?我王真是心懷天下之君吶,連流民都敢收,呵!”
韓王這才放下心來,安心享受歌舞之樂,其他諸如趙王、魏王之君,亦與昌平君有同樣的喜悅之心,皆認為秦王一反常態之舉,恰恰說明災星之威力巨大。
秦孝公當年釋出求賢令,尚稱得上明君之舉,看看當今秦王在折騰什麼么蛾子,求民令?那些命賤如塵的流民,是要求他們去吃光秦國之糧倉、與秦人日日毆鬥麼?
六國之君,如今人人都覺得自己有資格笑罵一句——嬴政實乃無能之昏君,可憐秦國先祖數代基業,盡要喪於他之手上咯!
暗爽到飛起的六國君王,恨不得秦王此番將本國流民一併收走。
在這個靠天吃飯的時代,各國君王再如何祭祀祈福,也求不來真正風調雨順的年頭,每歲皆免不了些大大小小的洪旱災患。
《被讀心後我助始皇一統四海江南知微》 分卷閱讀89(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