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先登鳳凰嶺,那裡的山脈如大鳥展翅
2003年夏天,我先登上了陽山東南的支隴鳳凰嶺。
鳳凰嶺位於新區山林村,山腳是林地和苗圃,在環山路的兩旁密密叢叢地全長滿了樹,綠樹中時現農舍斑駁的牆體,有一種古舊頹敗的味道。路面灑滿陽光的斑點,像深綠海水中晶亮的光點,給剛被酷暑烈日耀花的眼一種沉靜清涼的感覺。這是由夏日茂盛的植物鍊形成的一種幽暗與清涼,氤氳著因年代久遠而又無法把握的舊日氣息。
這次是去鳳凰嶺半山的鳳凰寺。在山門口下車,先在當地人的指點介紹下,仰頭細察山嶺的形狀。鳳凰嶺兩翼是陽山的韋馱、長雲兩峰,呈展翅欲飛之英姿,鳳凰嶺則似鳳首昂然其中,頗神奇靈動。嶺上有一方平臺,上踞一座小寺院,在山半腰顯得格外袖珍,與周圍連綿而不高峻的山嶺十分吻合,這就是鳳凰寺,平臺叫鳳凰臺。可惜部分山體也遭開山削損,留下巨大的採石宕口,在陽光下十分顯眼,如綠色身軀上裸露著的紅色傷口。
沿新鋪築的石階上山。滿山只有低矮的茅草、野竹和雜樹,人走在臺階上,便是最高的活動點了。盛夏中午的陽光無遮無攔地灑滿全山,頭頂如此強烈的紫外線,腳底便多了點惶急和匆忙,很快就到了寺門。
這是一座尼姑庵。一道低矮的黃牆,圍了二進老式廳房,黑瓦翹簷,雕門木柱,都顯得衰舊,若無寺廟的黃色標誌,像極了山下鄉村的老式農戶人家。穿過小天井,在充作主殿的大屋裡,神像下,門廊邊,散坐著一些老年農婦,有的在誦經,有的在幫做雜務,如擇菜、揀米中砂石等,這些老太太家住山腳村莊,是這座小寺的供養者,柴米油鹽與時蔬,天天上山時帶些來就行,連她們自己的中飯也解決了。因日日上山又解決了寂寞,都顯得筋骨強健。
一位面目清秀白皙的尼姑上前來打招呼,還張羅著要切西瓜給我們解暑,忙婉言謝絕,腳不停地出殿往寺後走。出廊尾門洞即是山地,這裡那裡的開了幾畦菜地,牆角有露天老井,探頭可見水中人天。周圍全是枝枝蔓蔓盤根錯節的密草雜樹,一直漫延鋪陳到山頂,那是鳳凰嶺的巔峰。
二十里青山半入城(2)
“有路能上嗎?”我站在寺後小小的菜地旁,仰望被一球球一團團糾纏如水浪的野生植物淹沒的山巒,明知這是一座“野山”,路只築到寺門為止,仍心有不甘。
“現在無路,都被樹和草佔了,但到冬天為防火,會開一條消防通道出來到山頂,到時請你來走。”當地人告訴我。
於是有了後來的陽山涉險,這是後話了。
下山在山門口的過山亭停了一會,和看門老農聊了幾句。山風從過山亭長驅而過,空氣流動,環境陰涼。老農熱情招呼飲茶,在靠牆的八仙桌上已衝好幾杯碧螺春茶,正嫋嫋地升著熱氣。坐在農家常見的舊椿凳上,品品茶,吹吹風,放眼陽光滿山,真的是遊目騁懷,十分愜意。老農又引眾人至山門後看泉,那被圈成一個方型小池的山泉,不溢不竭,十分潔淨,農人說遠近村莊的人都用塑膠水桶來盛水回去喝,肯定對身體好,他舉例說自己就是長年喝此山的泉水,燒水的茶壺用了幾年仍光潔如新,而燒自來水的話早就結厚厚水垢了。
聊起鳳凰寺的歷史。老農說祖輩都在山下住,這寺早就有了,初建年月可追溯到明天順(1457)年間,但現在的那二進房子是文革後在被拆毀的遺址上重建的。住持老尼去世不久,現有兩尼,其中一尼是假尼,因與丈夫鬧離婚才上山的,沒有合法證明,但似有“鳩佔鵲巢”之態,與原住尼姑爭起了主導權,正鬧矛盾呢。
一旁眾人的說笑聲如山風般吹過耳畔,飄落在夏日寧靜的山坳裡。明亮的天空下,諸峰如大鳥展翅般起伏有致,我的目光在兩邊綠色丘嶺舒緩綿長的橫波之上睃巡,那些現在只能是風和鳥兒自由來去的地方。我真的很想上去看一眼。
再登陽山巔,在箭闕峰驚心動魄
就在這一年的冬季,11月的某一天,我接到電話,被告知可以去爬陽山了,因前不久當地為消防特意清出一條山路,可達山頂。
下旬的一個週日下午,我便去了。由山林村的一個年輕的護林員帶路,沿著剛新斫去荒草灌木而露出的一條古老的山路逶迤而上。這條老路由碎石散亂鋪成,坑坑窪窪又兼亂石硌腳,石縫和泥路中到處是樹樁、木屑與碎葉,砍下的柴草就地堆在兩旁的灌木叢中。可以想見不久前這裡尚是茅草與山竹們的地盤,腳底的這條古山道,也早已成為草木盤踞糾結的領地,不由對劈柴通路的農人們
《吳山鎮最新動態》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